•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能源行业的转型,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热潮。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娱乐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传统商业模式正面临挑战。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社交媒体的算法调整引发了公众对隐私保护的担忧。
  • 云计算的普及正在改变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
  • 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

    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

    0

    李佐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深化改革论述很多,特别是对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论述更多。这些论述为未来深化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这些论述都非常明确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对那些怀疑市场改革的观点以有力的回应。论述显示的改革决心也极为坚定,明确表示要破除一切不利于改革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既得利益障碍。而且,明确了我们未来要构建的经济体制是完备有效、充满活力、政府与市场边界清晰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强调发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市场经济。

    在我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增长三十多年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大幅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开始追求更丰富、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时生产力水平也已明显提高,在部分领域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有必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由原来主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转向主要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即更加重视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经济。

    正因如此,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概括为“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效率。在产权明确、公平竞争情况下,生产者只有提高效率,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十九大报告强调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非常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无疑会促进市场化改革。

    三是将产权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等。

    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有恒产则有恒心,只有产权清晰,才能激励有效,才能保障市场交易,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九大报告将完善产权制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无疑抓住了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很多,但关键是产权改革和要素市场改革,这两方面的改革也是多年来的短板,十九大报告不回避问题和矛盾,直入要害,将会大大提高今后经济改革的效率。

    四是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思路。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否。多年来,因多种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已严重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损害了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改革思路不清,尤其是没有将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国有经济的关系理清。所幸的是,十九大报告将其理清了。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值得强调的是,报告将原来的“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修改为“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这是国企国资改革思路的重大突破。这种修改更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更有利于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有利于与国际规则接轨,更有利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原有的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容易使人误解为每个国企都要做强做优做大,这显然会损害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也不利于国有企业自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推进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重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市场经济是靠各种市场主体来支撑的,市场主体既包括各类企业, 也包括企业家、创业者、新型农民等个人。企业既包括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过去多年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企业家、创业者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致2015年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降,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国有企业投资的增速,甚至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的资金外流。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保护其精神,激发其活力。

    六是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与其他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不同点是公平竞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都必须公平竞争,市场才能有效运行,才能健康运行。特权、垄断、过度不当管制都是公平竞争的天敌。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加之改革过程中新的利益集团的形成,使得目前的经济体制还存在较多的特权、垄断、过度不当管制等,以公平竞争为目标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正是鉴于此,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应是打破垄断、放宽限制的市场经济体制,应是拥有现代法治市场经济所有基本要素的市场经济体制。

    七是建立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制。

    十九大报告告诉我们,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但不需要过度的宏观调控,因为过度的宏观调控会损害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会导致诸多副作用和后遗症。正是在总结过去宏观调控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宏观调控有度”的新概念、新思路,这就进一步理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市场化改革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在宏观调控中,需要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如财政、税收、投资、货币、金融、产业、区域等政策。不同的政策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目的和政策工具,需要进行协调才能达到整体的最佳效果,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有必要不断建立健全政策协调机制。

    要实现宏观调控有度,离不开转变政府职能。在政府要有过多行政干预权力、特别是审批权、监管权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一定会利用各种权力有意无意地干预市场和企业,甚至“寻租”。因此,报告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

    八是形成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分工经济、范围经济,分工协作越发达,市场范围越宽,整合的资源越多,比较优势发挥得越充分,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实现共赢的机会越多。而对外开放正是扩大分工、扩大市场范围的基本途径。1978年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已经从对外开放中尝到了甜头。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深化、扩大对外开放。

    因此,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全世界: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建设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所有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改革措施,将有力地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Visits: 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