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杜悦英
“休闲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选项”,10月29日,在“国研智库论坛2016·湘江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在主旨发言中做出上述表示。他说,新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选好切入点,其中休闲农业应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本次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休闲农业议题发言,共同探讨这一新业态的升级之道。
农业发展遭遇瓶颈
2004年到2015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农民收入年均增长8.8%,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3.1%,实现12年的增长,是农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起点。在这个黄金期,我国构建了一个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使得我国十多年来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高速增长。
“农业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叶兴庆说,一是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2004年起,我国农业连续丰收,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连续12年赤字,且赤字逐渐扩大。特别是最近两年,我国粮食的大众农产品的进口量显著增加,带来粮食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价格倒挂。而中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最根本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过高。主要农产品的土地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3倍;劳动力成本,中国是美国的6~30倍。农产品成本高,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多地少,而这是不可改变的,这是我们发展农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二是农业产能透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粮食产能、其他农产品产能达到新水平。但我国的农产品产能是以牺牲生产环境为代价的,在相当程度上,这是在透支自然、透支未来。如果说工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那么农业则主要是产能透支的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相当一部分的边际产能将逐步退出来。
三是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产品供需会自发对接形成相对稳定的匹配关系。受农业生产特征、进口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较为严重。
四是收入问题。农民如何增收?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2016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此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选项”,叶兴庆说。
今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助力休闲农业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提出,大力推进农村奔小康,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业农业等新业态。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也再次对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作出部署,强调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采取补助、贴息、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原则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改善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条件,建设魅力村庄和森林景区。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强化历史文化名村(镇)、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传承乡土文化。
发展休闲农业势在必行
为什么休闲农业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选项?叶兴庆给出了如下解读:
休闲农业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农业的产品功能均质度高、便于储藏和运输、跨境可贸易性强,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土地资源禀赋。农业的休闲功能均值度低,空间上不可移动,跨境可贸易性差,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地域和民族特色。在产品功能的基础上附着休闲功能,是小规模农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休闲农业是提高农业就业密度的必由之路。2015年底,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1919万人,占比为28.3%;增加值60863亿元,占比为9%;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农产品成本高、农民收入低。这个时候我们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这是提高农业就业密度的必由之路。
休闲农业是释放后发展地区比较优势的必由之路。地区间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农业农村发展差距,在注重农业产品功能的时代,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处于比较劣势。发展以休闲农业为主的新产业,以三次产业融合为主的新业态,为塑造农业区域新格局带来契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地理便捷将逐步向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拓展,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选项,有利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向外拓展。
此外,全社会特别是城镇居民对农业休闲功能的需求在上升。近几年,这一势头非常明显。一是消费者购买能力在增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休闲观光、生态产品的购买力上升。二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在提升,生态产品稀缺性和相对价值上升到一定水平,部分城镇居民愿意为生态产品及生态优良地区生产的农产品付更高价格。三是购买力实现条件日趋成熟,如各地路网条件越来越好,互联网覆盖面越来越广,乡村生活日益便利等。土地、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条件正在为休闲农业注入新动能。
为休闲农业建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给本次论坛的书面致辞中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亟须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大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诠释和体现这五大理念,无论是对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在论坛发言中表示,现在的农业呈现出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融合发展的态势。我们现在有农业加工业、农业旅游等第三产业融合的业态。“旅游+”的策略,可带来千变万化的机会。
长沙市副市长陈中表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旅游和农业有机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既能满足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求知、回归自然的多样需求,又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提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格局。“农业和旅游业,二者跨越了第二产业,把第一、第三产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李迅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还特别提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包括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要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
财政部研究室巡视员汪义达建议,发展休闲观赏型农业和趣味体验农业。他说,趣味体验农业对中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可以让他们在田园风光中享受一些体验并获得农业知识;同时推动当地居民就近城镇化,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实现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