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海洋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逐步探索疫情后的新生活方式。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可持续性。
  • 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迫使企业和个人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数字货币的合法性和监管问题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新挑战。
  •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交通系统的变革指日可待。
  •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科技和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和政策调整。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世界注视中国的“关键五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综述

    世界注视中国的“关键五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综述

    0

    本刊记者 车海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十三五”时期被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五年。
    “十三五”开局伊始,“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刚刚获得通过,一年一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再次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政、学、商各界的逾千名重量级嘉宾会聚于钓鱼台国宾馆,共同展望“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
    作为“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的年会规模更是创下举办十七年来之最——在为期两天半的会议中,密集安排各类活动52场次,包括8场正式会议、36场经济峰会,以及对话会、圆桌会、早餐会、午餐会等。统计显示,出席本届年会的外方代表达460余人,中方代表则有650余人。其中,中国政府部级及以上官员有60多位,世界五百强企业董事长或CEO有80多位,还有以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代表的百余名思想和学术大师,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知名政界人士。
    依循惯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论坛闭幕后会见了参会的境外主要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十三五”规划及五大理念备受关注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陷于“新平庸”的双重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其发展走向自然牵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而以2016年为起始的“十三五”,不仅关乎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亦关乎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
    本届论坛以“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为主题,围绕着“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布局、环境治理、社会民生、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张高丽副总理在主旨演讲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发展理念、政策思路以及主要任务和目标。他说,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张高丽强调,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合,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
    本届论坛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致辞中说,在新的五年里,中国将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结构调整、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动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等部委负责人发表演讲,详细阐述了“十三五”时期各相关领域的工作思路。
    对于中国政府在论坛上传递出的“十三五”发展方略,特别是五大新的发展理念,与会外方嘉宾普遍给予较高评价,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从中国新的五年规划中能够看到中国的发展愿景,中国高层希望保持增长和促进发展的民有、民创、民享。
    本届论坛外方主席、福特汽车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马克·菲尔兹认为,尽管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还会遇到持续的阻力,但中国新的五年规划或能很好地解决其面临的挑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热议

    去年年底以来为中国决策层所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本次论坛上成为热度最高的词语之一。在3月19日的经济峰会上,还专设了一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组会。
    在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问题上,与会的中外嘉宾没有异议——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均是如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古利亚说,中国要实现绿色、创新、包容性发展,需要做三件事情:改革,改革,改革。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说,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使经济重新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美国纽约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说,全球经济出现了很大问题,因此需要很大的改革。
    但是对于改革的路径和方式,嘉宾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斯宾塞提出,未来5-10年,重大的改革都是在供给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与斯宾塞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则表示,供给并不能提升需求;如果没有充足、合理的需求,供给侧改革反而会增加失业,而不会促进经济增长。他以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为例说,一些供给侧改革是无效和失败的。
    不过,包括古利亚、斯宾塞等在内的多数嘉宾都表达了须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结合起来的观点,这同中国政府及理论界、政策研究界的主张相一致。就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而言,与会嘉宾们较多提到了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法治建设、产权保护、放松管制等等,认为关键在于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干预,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创新发展堪称“第一话题”

    创新发展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中央高层将其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此次论坛上,创新也是贯穿于各个场次、被频频论及的焦点话题。
    论坛首日的经济峰会上,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马扎对话”,引爆了本届论坛的第一个热点,偌大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这场对话的主题即是“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两位新经济领军人物,畅谈了各自对创新的理解和对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展望。
    当天和其后一天半的正式会议上,又有多场与创新发展相关的发言或讨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在题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策略选择”的演讲中说,尽管对于中国人的创新禀赋存在很多疑问,但文化是可以在几十年内发生改变的。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研究显示,在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方面,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排在“G10+中国”这11个国家的第四位。近年,随着英国和加拿大在创新方面进展不大,中国已经上升到第二位。鉴于美国在创新方面有空心化趋势,中国有机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菲尔普斯希望中国专注于真正的创新,不要因为人们希望获得的其他一些东西而在前进路上分心。
    在一场以“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议题的分组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中美知名学府的6位校长(院长)、教授坦诚交换了意见。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诸多不足和改革求变的方向。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有关经验,并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他说,中国教育首先应改革的是课堂文化。
    近年来,创新激发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新经济业界大佬的踊跃参与成为今年论坛的一大亮点。除了扎克伯格、马云之外,优步公司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等新经济领军人物也出席了论坛。
    本届论坛还首次推出“创新前沿展”,共有48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行业涵盖电子、高新技术、能源、航运、汽车、轨道交通、金融、健康等创新活跃领域。这些参展企业带来了一批走在世界前沿的科技进展和服务理念。

    中美对话“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93岁高龄的亨利·基辛格连续第二年出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美建交的重要破冰者,身形已经不再矫健,但依然精神矍铄。他与中国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对话的会场,就设在扎克伯格与马云对话会场的隔壁。这种或许不经意的安排,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由老一辈政治家开启的中美合作关系,正在年青一代的手上延续。
    中美关系是公认的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世界“老二”与“老大”之间的关系也愈发敏感,不少人担心两国会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去年的论坛上,基辛格在与中国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张业遂对话时提出,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要管理好彼此的冲突,共同开创一种国际秩序新模式。本次论坛,在与戴秉国的对话中,基辛格否定了中美之间存在“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中美关系不能跟“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类比,现在的国际关系背景已不同于过去。他重申,中美两国应当、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戴秉国同样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一个不可逾越的铁律。中美两国只有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1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创办17年来,在推动中美经贸、政治、科技、文化沟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论坛,美国方面还有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前国防部长威廉·科恩等政要与会。参会的外方企业正式代表中,超过三分之一为美国企业;论坛外方主席、福特汽车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马克·菲尔兹是今年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的会长傅强恩也出席了论坛。而在参会的外方学者和智库机构代表当中,也有超过一半来自美国。这些都凸显了中美双边关系的特别重要性,也展示出双方致力于携手合作、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信念与信心。
    每年为期两天半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含金量越来越高,却又总是令人意犹未尽。这一固定在中国“两会”后第一个周末举行的论坛,已经成为世界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的窗口,也成为中国与世界双向沟通、增进互信、凝聚共识、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
    “玉兰盛开迎贵客,一年一度春满园”,“垂柳婀娜送嘉宾,相约重逢待来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开幕和闭幕致辞中分别吟诵了这两句诗。他预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将于明年的3月18-20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