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 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进行转型。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复苏的希望逐渐增强。
  • 社交媒体对政治选举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政策的重点。
  •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娱乐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支付方式。
  • 随着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家庭生活方式。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数字货币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健康中国”建设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健康中国”建设

    0

    本刊记者 张菀航

     

    “‘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重点将从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向尽量少生病、不生病,全面提高健康水平转变。”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滔1月16日在“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6”的圆桌讨论环节指出,“健康中国”建设将成为医疗卫生行业在“十三五”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李滔表示,“健康中国”的内涵是人的健康素质全面提升。“健康中国”的核心是健康优先,本质是要求政府、社会及个人共同关注健康,参与到“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
    “‘健康中国’涵盖四个方面,即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人群,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李滔进一步指出,“健康中国”的建设,下一步将致力于为所有居民提供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李滔谈道,“十三五”时期的“健康中国”目标,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来逐步实现。
    坚持创新发展。李滔说,国家正在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下一步要强调“三医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联动,致力于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以及降低药品价格的虚高。同时,强化医学和医药生物产业的创新,还要发展健康服务业,这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另外,工作思路亟待创新。李滔认为,政府公共财政持续高投入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这种模式,在新常态下很难持续。所以,要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就要更加重视公共卫生,把预防关口前移,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引导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行为。她表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这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同时也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希望通过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包括中国特有的爱国卫生运动等方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路。
    坚持协调发展。“‘健康中国’的事业不仅关系到医疗卫生这一个行业和部门,而应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李滔介绍道,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健康影响评估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出台之前,要进行健康影响因素评价,评价结果会影响政策能否顺利出台,在部分国家甚至是一票否决。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极大满足,但随之而来的雾霾、肿瘤等影响老百姓健康的危险因素也愈来愈多。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让人活得更长,活得更久,活得更健康,这才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果人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用这样的代价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值得商榷。”李滔说。
    坚持绿色发展。李滔说,创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是当前政府重要的抓手。如今各地积极启动“健康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卫生城市的“升级版”。今年将在上海举办“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届时会有来自全球上百个健康城市的代表在上海共同商讨全球健康问题及健康城市的建设。除了城市建设方面,医疗服务体系也应引入绿色理念,医院的建筑应保证绿色、节能、环保,医疗服务行为也要“绿色化”,尽量减少医源性的损伤,减少过度治疗。
    坚持开放发展。李滔说,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也要积极“引进来”“走出去”,用开放的态度推进建设和发展。她指出,在“引进来”方面,中国可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精的医疗技术以及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在“走出去”方面,我国优秀的医疗服务模式也应向外输出,比如2014年埃博拉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模式等。这些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国家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除了对外开放,也要扩大对内开放的力度,促进社会办医,满足多元健康需求。在健康服务业的上下游,包括生物医药、康复养老、国际旅游等领域,都应加大开放力度,把一些市场份额让给社会资本。
    坚持共享发展。共享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李滔强调,“‘健康中国’的建设,最终也应该是人人享有改革的红利。”

    Visits: 6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