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新的社会需求。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加速。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随着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的推广,绿色经济正在兴起。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家庭生活方式。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远程医疗的普及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数据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依赖。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社交媒体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对网络文化和心理健康的讨论。
  • 秉承开放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务实合作 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在“中英发展论坛”上的演讲(2015年10月22日,伦敦)

    秉承开放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务实合作 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在“中英发展论坛”上的演讲(2015年10月22日,伦敦)

    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  伟

    尊敬的贾斯丁·格雷宁大臣,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厚重的伦敦,参加首届“中英发展论坛”。目前,中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英国正在推动制造业再振兴。上个月,联合国又正式发布了由各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两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英国访问,就中英两国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与英国各界进行广泛交流,共同打造中英合作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候,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英国国际发展部联合举办“中英发展论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莅临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随着发展水平、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社会对于发展诉求的变化,人们对发展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刚刚发布的“新的发展议程”,集中地体现了多年来各国专家、政治家的智慧成果,与联合国15年前发布的《联合国千年宣言》所提的“千年发展目标”相比,“新的发展议程”更充分地体现了发展的本质要求。按照我的理解,“千年发展目标”的内涵具有生存、绿色、合作等三个基本要素;“新的发展议程”的内涵增加了三个基本要素,即健康、平等和尊严。前者体现的是发展的底线要求,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特别是绝对贫困问题。后者除进一步强调保证人的生存、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之外,还突出强调:不仅要确保人类的生存,而且要保证人类以健康的方式生存;不仅要促进人类福祉的普遍增长,而且要保证人们公平分享发展的成果;不仅要推动就业增长,而且要保证人人能够体面地工作。
        像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对发展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它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与“新的发展议程”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中国能否完成“新的发展议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能否如期完成这一议程。历史地看,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中国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过去30多年来,我们实现了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GDP由1978年的不足150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10万亿美元以上。随着经济体量的扩大,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测算,从2007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05-201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1980-2014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由25%上升到39%,而份额提升的14个百分点中,中国就贡献了约11个百分点。作为一个日益开放的经济体,中国对全球贸易的增长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世贸组织的数据,1978年,中国进口总额只有11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进口总额的0.8%;2014年,中国进口总额高达近两万亿美元,占全球进口总额的10.3%,比30多年前提高了9.5个百分点。
        中国的开放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全球市场,还在于通过使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优化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提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效率,为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二,中国为人类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状态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曾经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国家。据世界银行2013年发布的《全球发展指标》,中国极度贫困人口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总数的比例从1981年的43%下降至2010年的13%,30年贫困人口减少6.6亿,为全球减贫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
        第三,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发展经验。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我认为,“中国发展经验”至少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在开放中谋求发展:通过设立特区、开放沿海城市,以及随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渐深入参与全球分工,广泛动员潜在的发展要素,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充分释放发展潜力。二是构造多元动力并存的增长格局:通过不断培育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发展新主体,公平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三是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通过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责关系,促进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为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国内环境。四是以不断改革增强体制的灵活性:通过改革,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以推动生产力的新发展。当然,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资源环境条件不同,中国的发展经验未必完全可套用于其他国家,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经验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同时,我们也深知,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发展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相当严峻,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还需要继续付出艰辛的努力。
        概括地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受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压力较大;受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影响,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强;受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难度不小。
    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和新要求,中国有条件有信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在开放中谋求发展,坚持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还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新的发展方式实现新阶段的发展,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具体来说,我以为,中国会从如下四个方面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但持续的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如果经济不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中国就难以实现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既定目标。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不仅仅是扩大经济总规模的需要,而且是为人们创造更多体面就业的机会、使人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需要。“新的发展议程”也把“促进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因此,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也是落实新的发展议程的必然要求。客观地说,无论从需求增长的空间来看,还是从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和创新能力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也有条件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未来,中国会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前提下,以生产率的更快提升,实现经济增长。
        二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国政府历来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年度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国家,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13万。然而,面临劳动力总量减少、结构转型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也是增进广大民众福祉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来,中国将更加重视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加强职业培训,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机会。
        三是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来促进社会公平。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内部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严重的收入不平等,不仅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也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新的发展议程”明确地把减少不平等作为十分重要的目标。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增进发展的公平上加大了工作的力度,推进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扩大了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未来,中国将会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四是建立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方式。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特别是严重的雾霾天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去年,中国颁布了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新的《环境保护法》。未来,中国会通过舆论宣传以及更多地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公众进行理性消费;还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从源头上减轻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
        女士们、先生们!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如期实现“新的发展议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国的事,也不是中英两国的事;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事,也是发达国家的事。西方有句谚语,大意是如果你的邻居很穷,你也会穷。因此,发展机会,各国应该共享;严峻挑战,各国必须共同应对。各国应该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在落实联合国“新的发展议程”过程中,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
        第一,各国要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相互开放市场,对于各国和全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新的发展议程”也突出强调,要“在世界贸易组织下,建立一个普遍基于规则开放、非歧视和公平的多边贸易体系”。不无遗憾的是,在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各种双边和多边的区域合作框架频繁推出,全球市场存在碎片化的潜在风险,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第二,在优化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赋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话语权。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格局迅速变化,优化全球治理秩序,在全球治理中更多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是适应这种变化的一个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更加平等的对话和合作,全球可持续发展才会有更可靠的保障。
        第三,要共同创造合作机会和发展机遇。人类社会在发展与机遇的关系上,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抓住机遇,求得自我发展;一种是创造机遇,推动共同发展。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利益、发展和命运联系日趋紧密的时代,我认为,我们更需要后一种态度。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想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搭建合作平台、创造更多机会、开辟广阔空间,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各国应共享发展知识。16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今天,落实“新的发展议程”,更需要知识这一强大的力量。而知识只有共享,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如此重大的发展成就,是与中国分享了其他国家的知识密不可分的。我记得,世界银行1985年发布的《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以及同年与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等单位联合举行的“巴山轮会议”,就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英国国际发展部之间的合作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于2015年1月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就开展中英发展知识合作伙伴项目,支持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达成共识。2012年底世界银行在中国设立了亚洲唯一的发展实践知识中心,中国政府将其机构设在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而这一职能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承担。我相信,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这个平台,更好地开展发展知识合作。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新平台的作用,在更广范围内、更深程度上分享各国发展的理念和有益经验。
        女士们、先生们!
        与千年发展目标相比,“新的发展议程”要求更高,落实这一议程,困难更大,但人类的发展前景更为美好。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塞内加说过,“只要持续的努力,不懈的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我相信,面对挑战,只要我们锁定目标,永不言弃;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最后,祝首届中英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Visits: 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