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关键战略。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情的持续应对,远程工作已成为新常态。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正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企业需要加强防御措施。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可持续性。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挑战了传统教育模式和学习习惯。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锚定金融强国目标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锚定金融强国目标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0

    陈道富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描绘了金融强国的宏大愿景,即具备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本文认为,我国的金融强国愿景是基于经济强国基础,并嵌入经济强国建设中的, 金融强国既是金融强的国家,也是金融助力国家强大的过程。我国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强国,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并明确“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金融强国与经济强国

    我国的金融强国愿景是基于经济强国基础,并嵌入经济强国建设中的。金融强国既是金融强的国家,也是金融助力国家强大的过程。

    金融强国建设不是为了发展金融而建设金融,不能“自娱自乐”,也不能发展不足和过度发展,而是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金融强国建设的起点和基石,既提供庞大而丰富的金融需求,又使得金融的发展有了基本的“底座”。

    金融强国也是金融强的国家。在我国,金融强至少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金融自身的稳健、高效和开放。“稳健”是指金融体系有良好的监管、风控和风险化解处置体系,能克服金融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不给经济和社会“捣乱”,金融系统能应对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 能帮助经济社会分散、吸收必要的风险,有足够的韧性。“高效”是指金融体系运行效率高,既有宏观的资源配置效率,能“看见价值”,有高效的价格发现和价格形成机制,提供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促成社会合作,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又有微观的投入产出效率,形成合理的分层、分工协作体系。“开放”包括对内和对外开放,是成为有生命力的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允许微观主体和市场行为的自主涌现、自我成长和优胜劣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要求完善“六大体系”和“两项基础工作”,就是要实现金融体系的稳健、高效和开放发展。即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等六大体系与高水平开放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两项基础工作。

    二是金融体系要有“现代性”的时代特征,呈现高度适应性与包容性,能服务国家战略,是“有用”的金融体系。金融的发展总是处于特定环境和经济的特定发展阶段。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技术范式和经济增长逻辑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的金融体系需要嵌入这个时代,具备高度“适应性”。我国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 金融的发展也需要增强“包容性”的要求。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通过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当前金融的发展需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成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用”的金融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就是突出体现。

    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与经济强国形成良性互动。金融强国的落脚点是经济强国,即金融的发展是为了国强,金融需要回归本源,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我国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强国,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强国建设的六大关键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描绘了金融强国的宏大愿景, 即具备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一)强大的货币

    强大的货币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基础和最终表现。货币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宏观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

    强大的货币是能保持币值稳定、长期有内在提升价值的货币。货币是国家通过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调控提供的凝聚社会普遍信任的公共服务。货币的基础功能是维护币值稳定,从而可以成为计价、交易和价值储藏手段。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币值会有所波动, 只有高效地提供了货币这种公共服务,才会带来社会对货币服务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货币的内在价值在长期内有提升潜力。

    强大的货币也是能够安全、便利使用的货币。强大的货币应有高效率和安全的支付体系,以支撑货币的安全便利使用。

    强大的货币是自由兑换的货币。货币是无因无息票据, 任何对货币使用的约束,都是货币的变相贬值,是对货币本身价值的损害。强大的货币要求尽可能减少货币对内使用的限制,同时推动货币对外使用的可自由兑换。

    强大的货币最终会水到渠成推动货币国际化进程。货币变得强大,其流通范围会超越国界,通过在岸金融和离岸金融为非居民提供包括计价、交易和价值储藏在内的多种货币服务。

    (二)强大的中央银行

    金融强国建设要求的强大的中央银行,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国情,能高效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中央银行。

    首先,强大的中央银行要有良好的治理模式和恰当的职能定位。中央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中枢,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强大的中央银行需要与此相适应、相协调。具体而言,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挥国家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处理好中央银行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其他宏观调控部门,以及与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行业监管部门的关系,形成国内国际充分协调、部委间紧密合作,市场有效互动的合理治理模式。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还需要对中央银行有恰当的职能定位, 处理好中央银行事实上承担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和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发展和改革、货币调控、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等多重职能之间的关系,将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两大核心职责。

    其次,强大的中央银行需有适应“两个大局”、维护金融稳定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我国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技术背景、人群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家治理都已深刻变化,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变革期和谋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机遇期。我国的货币金融是复杂的大系统,如今货币供求和货币调控、金融运行和金融稳定等呈现新规律新特点,强大的中央银行需有“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具体而言,需要对当下和未来货币金融的真实运行有准确的认知,能客观评价和借鉴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新理论和实践探索,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不仅要有能分别适应常态、转型和危机状态的完整的货币调控和金融稳定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而且要有能应对微观主体活力不强、预期不稳的结构裂变、范式跃迁、制度变革时期的理论与政策,还要有高度适应我国现代微观金融企业制度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人才队伍以及宏观管理的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与政策体系。

    再次,强大的中央银行需建立完备有效的货币调控和维护金融安全的实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强大的中央银行需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定环境中平衡好不同目标,建立科学顺畅的政策决策、协调和沟通机制,不断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不断丰富和完善政策工具箱。我国需统筹利用好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工具,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盘活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发挥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提升引导效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统筹兼顾短期经济波动与中长期经济增长。更好调动全球金融资源,更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建立能应对常态和极端情境下的金融安全体系,以宏观层面的流动性保障和救助为重点健全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最后,强大的中央银行需建立促进职能发挥的完善有效的支撑体系。持续完善金融法治体系,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高质量金融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建立政策决策咨询体系,持续完善政策沟通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和规则性,引导、管理和稳定市场预期,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强大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微观基础。建设金融强国要求金融机构强化使命担当,归位尽责、合理治理、稳健高效、自主成长。

    金融机构的功能性与盈利性兼顾,但功能性是第一位的。在国家视角下,金融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特殊目的机构”。金融机构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中实现自我价值。金融回归本源最终体现在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走进企业和产业,发现实体经济的内在价值,通过合理的方式整合不同认识形成价格共识,并引导金融资源按照社会共识优化配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还集中表现为服务国家战略,按照国家引导的方向和领域配置资源。

    金融机构要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中找准定位。未来一段时间,金融机构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的定位发展。具体而言,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中小金融机构重点在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政策性金融机构回归政策性职能定位;保险机构着力于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金融机构的定位需要根据发展环境和金融业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 满足不同定位的要求,发挥特定功能。

    金融机构要合理治理、稳健高效,特别是形成与“特殊目的机构”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能力体系。在“特殊目的机构”的定位下,单个金融机构不足以形成独立的治理结构,需要形成多层治理体系以达到合作制衡效果。或者说,除了纳入国家治理层面的治理机制外,金融机构既需要构建包含党委和“三会一层” 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内部治理机制(如包含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和经理层的“五会一层”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需要搭建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等行业治理机制,以及引入市场、自律组织等外部治理机制。我国金融机构除了在机构内部搭建能力体系外,还需要在行业甚至国家层面搭建赋能体系,使得金融体系形成有充分能力和资源支撑的整体力量。

    金融机构要践行“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等价值观,重点是在利益冲突管理良好的环境下“归位尽责”,承担信义义务和社会责任。

    (四)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强国需要与之地位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金融强国的重要体现和抓手。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资本和机构聚集为居民和非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地区,是各种金融中介自由运营的地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和制度安排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际金融中心要产生较强的金融资源集聚效应和配置能力。国际金融中心还需积极参与并引导重大国际金融规则和金融标准的制定。

    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营商环境竞争力,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发挥人民币金融资产、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拓宽上海规则的影响范围,拓展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国际金融互联互通的广度和深度。

    图为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商业大厦。 图/ 中新社

    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是跨国公司深耕我国内地市场的重要桥梁, 也是我国公司“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理想平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提供世界一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开放、法治、透明、安全的营商环境来高效联结我国市场与全球商业网络。香港要继续发挥“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配合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和国际投资者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大湾区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与ESG金融等发展,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五)强大的金融监管

    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有力保障。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及时识别、防范、化解、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作为未来工作重点。具体来看,金融监管工作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二是金融监管全覆盖, 实现无监管空白、监管盲区的全过程全领域监管,做到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通过建立健全兜底监管机制,实现“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三是综合运用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持续监管和穿透式监管五大监管方法,强化监管责任落实。

    建设金融强国,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合理的功能定位。金融监管是在正当规则和合理治理下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支柱。金融监管宜着眼于维护金融行业的“受信任载体”地位,以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己任承担信义责任。平衡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发展、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的关系,重点在于保障微观主体的审慎性、市场行为的正当性,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理权益,协助司法部门阻止不良意图的犯罪行为,重点防范“好心办坏事”的环境与机制。

    立足国情、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规则和工具。监管是在现实世界对金融主体和行为的规范,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维护,必须直面我国实际运行中的微观主体和市场,需要充分理解金融现象、行为和模式背后的“合理”逻辑,才能通过规则调整实现行为转变和秩序引导。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在发展完善中,市场环境、技术背景、市场结构和机构行为都在不断变化,监管需要与时俱进,平衡好监管牵引和市场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监管部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监管规则,创设和优化各类监管工具。

    优异的监管效能。监管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但也会产生监管成本,引发风险。从愿景的角度看,强大的金融监管能从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猫和老鼠”对立中超脱出来,转向共创良好生态的共同体,在金融治理中实现监管职责。要在实践中配备必要的监管资源,综合利用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和行业自律、市场内在约束机制以及司法救济等力量,共同实现金融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监管部门也要有良好的分工合作,形成有机整体。监管还需要强化责任担当,形成良好的监管文化和优秀的监管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监管系统水平,探索有效的先进监管技术应用。

    (六)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金融人才队伍是金融强国建设的有力保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纯洁性、专业性和战斗力”,对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三过硬”和“忠诚干净担当和高素质专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更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能力要求,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坚持经济与金融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

    我国对金融人才队伍的要求,既与金融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也与我国金融体系的特殊性有关。

    金融专业性强,资源和权力集中,对金融人才的纯洁性和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金融领域权力集中、资源富集,容易滋生腐败,要求加强金融人才队伍的作风建设,达到“作风过硬”标准,提升人才队伍的纯洁性。金融工作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要求金融人才队伍精通业务,增强金融工作本领,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性,达到“高素质专业化”和“能力过硬”标准。

    我国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金融的特殊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以及建立在中国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基础上的特殊金融运行体制机制,对金融人才队伍的“政治性”“战斗力”和“忠诚干净担当”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金融机构的功能性优先于盈利性,不仅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的本源,还要聚焦国家战略, 要求金融人才队伍“政治过硬”“忠诚担当”。金融人才队伍主要发挥对资源的组织管理作用,对“纯洁性”和“忠诚干净”有更高的要求。此外,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金融是重要的资源和工具,需要金融人才队伍有较强的“战斗力”,争夺发展空间,提升服务效能,保障金融安全。

    金融强国目标下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

    金融强国是现代金融发展客观规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只有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形成现代金融的“中国范式”,才能算得上金融强国。金融强国是找到自己的“中心”,立足国情,既能促进本国建设经济强国,又能为世界带来边际价值贡献, 具有可复制的增量价值。实际上,任何“跟随战略”,都是在别国寻找到“中心”,以及别国开创的价值体系下的延伸和发展,都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强国。与此同时,金融强国下的中国特色金融,又需要有他国“跟随”“模仿”的空间,能成为未来世界金融发展的新范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 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金融首先是经受过中国历史实践的检验,是真实的,是现实运行中涌现出来的中国金融特色。这与中国的微观主体特征和市场运行机制是相吻合的。

    中国特色金融也是内嵌于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系统的,共处同一个生态。金融系统不是独立系统, 是与所处时代和环境相融合后在金融领域涌现的产物。

    中国特色金融还需具有促进经济强国建设的金融探索。成功的金融探索才是最终推动金融强国建成的重要因素。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性要求下,判断金融特色化探索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是否促进经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Visits: 11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