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内容提要:
本文节选自《全球发展报告2023:处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全球发展》一书。该书旨在汇聚国内外智慧,研究分析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现状和前景,呈现中国智库的思考, 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言献策。
本文重点介绍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展不顺、当前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引发连锁负面反应、发展中国家能源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问题仍然突出、化石能源依然主导全球能源结构等内容。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展不顺
多重危机下温室气体排放再创新高。新冠疫情前, 全球新增煤电装机量有所下降、可再生能源加速部署,煤电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温室气体排放年均增长率已开始放缓。2010—2019年,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速为1.1%,显著低于2000—2009 年的2.6%(UNEP,2022)。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9年下降了4.7%,是1970年以来最大的单年度降幅。但是,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对全球产业链和能源供需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紧迫的经济复苏需求和动荡的国际局势迫使各国将能源安全视作政策优先事项,化石能源消费开始反弹,化石能源投资或将回温,未来排放趋势不确定性增大。2021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量达到了363亿吨的历史峰值(IEA,2022b), 全球平均地表二氧化碳浓度为工业化前水平的149%(WMO, 2022),浓度和年度增幅均创有系统记录以来的新高。
全球减排雄心不足,排放差距显著。实现《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要求在21世纪70 年代初实现全球碳中和或净零排放,但当前各国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力度完全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现行政策与2℃温控目标间的排放差距约为140亿~2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当前政策情景下,到21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将达2.8℃(IPCC,2022; UNEP,2022),2030年预期排放量与全面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情景下的排放量之间的差距约为40亿~7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年实施差距约为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21年全球的NDC更新理论上能够带来每年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额外减排,但由于实施政策滞后,一年内实现的额外减排量仅为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IPCC,2022)。
当前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引发连锁负面反应
全球能源价格总体居于高位。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极端天气、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大宗商品市场急剧震荡, 各国对能源安全形势的担忧日渐加深。全球原油实际产量持续低于协议目标,增产空间有限。2022年,布伦特原油每桶均价约为100美元,为2013年以来最高;2022年3月,全球能源价格达到峰值,同比增幅达100%(World Bank,2023)。欧盟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最为严重。2022年9月,欧洲电力和天然气批发价格与2021年初相比上涨了15倍,用能支出飙升(Heussaff et al.,2022)。2022 年,英国家庭平均年电费支出高达1220英镑,较2021年的760英镑上涨了超六成(Bolton et al., 2023)。2022年上半年,欧洲非家用电价达到了每千瓦时0.16欧元,价格和涨幅都为有史以来最高值(Eurostat,2023)。各国政府不得不将能源安全提升为政策优先事项。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能源价格将有所回落,但仍将远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和此前的预测水平(World Bank,2022)。
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地缘政治冲突引发了全球能源格局重构,全球能源供应稳定性将持续受损。俄罗斯是全球最主要的化石能源出口国,曾是欧盟最重要的能源贸易伙伴。2021年,欧盟40%的天然气、27%的石油和46%的煤炭来自俄罗斯,能源进口占贸易比重达77%(European Commission, 2022)。乌克兰危机后,尽管欧盟正通过欧盟能源转型计划(REPowerEU)等力求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但是能源政策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绝非一蹴而就。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达到每天1.019亿桶的新高,全球石油供给在第一季度稳定在每天1.016亿桶, 预计年内将实现每天120万桶的增幅。随着商业和交通逐渐复苏,下半年全球石油供给将从紧平衡快速演变为大幅短缺的局面,欧盟天然气缺口或达270 亿立方米(IEA,2022d)。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困境加剧。欧洲为寻求俄罗斯能源替代品,在全球能源市场上高价采购天然气,能源依靠进口的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被卷入能源竞购, 许多国家通货膨胀率飙升,经济困境进一步加深。2022年, 亚洲新兴经济体天然气消费下降4%。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因无法负担昂贵的进口天然气,经历了严重的停电和外汇流失,两国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出现了历史最高降幅18%和17%(IEA, 2023d)。能源价格持续攀升还波及了其他产业链,尤其是农业。生物燃料需求增长造成了粮食短缺,能源价格高昂导致化肥、农药等农资农机价格上涨,全球农产品价格上行,能源危机与粮食危机并行交织。世界银行预测,由于能源和粮食价格持续上扬,大宗商品以进口为主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将从2021 年的6.9%下降至2023年的4.0% (World Bank,2023)。
发展中国家能源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问题仍然突出
全球能源普及面临困境。过去10年,全球提升能源可及性成效显著,通电率从2010年的84%提升至2021年的91%(IEA et al.,2023)。受新冠疫情、基础设施、地理、气候和经济状况等多重因素制约,电力普及进程逐渐放缓。目前,全球仍有6.75亿人用不上电,2021年非洲无电人口数量出现了2013 年来的首次反弹,现有进度无法按时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7(IEA et al.,2023)。
发展中国家受能源贫困持续困扰。整体来看,全球一半以上的无电人口生活在低收入国家,电力普及程度最低的20个国家都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无电人口最多的尼日利亚和刚果(金),电力普及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2020 年,非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有9000万人因承担不起费用而无法用电(IEA et al.,2022)。到2030年,全球无电人口数量仍将有6.7亿~7.64亿,且绝大多数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UN,2022a)。
发展中国家能源可负担性进一步下降。预计到2050年,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家庭年均能源开销将飙升80%, 增速高于平均可支配收入上涨速度(IEA,2021b)。
化石能源依然主导全球能源结构
化石能源仍是近中期主体能源,能效改善进展不足。2021年,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82%,较2019年的8 3%只有小幅降低(B P, 2022)。尽管全球掀起了煤改气浪潮,但是20 2 2年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旧达到了1 5 5 亿吨的新高, 较上年增加2.43亿吨,远远抵消了天然气带来的减排量(IEA, 2023a)。全球化石能源需求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峰,石油需求峰值为1.03亿桶/日。2030—2050年,天然气需求将平稳在4.4万亿立方米的水平,煤炭需求将下降25%。到2050年,化石能源占全球能源结构比重约为6 0 %,仍是全球市场的主体能源(IEA, 2 0 2 2 g ) 。2 0 1 0 — 2 0 1 5 年全球能源强度年均降幅仅为2.1%,2016—2019年进一步下降至1.6%,远不及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2010—2030年降幅保持在年均2.6%的水平(IEA et al.,2022)。
可再生能源整体开发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过去10年,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加,特别是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迅速发展,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2021年, 全球新投产的并网规模太阳能光伏加权平均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下降了88%,陆上风电下降了68%,海上风电下降了60%。这期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在全球占比约42.8%(IRENA, 2020;IRENA,2023a)。2021 年,新建并网规模太阳能光伏和水电的全球加权平均LCOE 比最便宜的新增化石能源发电成本还低11%,可再生能源价格竞争力直线上升(IRENA, 2022)。截至2022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372吉瓦,占全球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0.2%,年增幅达9.6%。其中,60%的新增装机在亚洲,太阳能和风能贡献了2022年九成以上的新装机容量(IRENA,2023a)。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但其发电量占比仍远低于煤炭, 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上升缓慢,2019年仅占11.46% (IEA et al.,2023)。即使是在资源禀赋可观的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可再生能源仅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8.46%(ASEAN, 2022)。
化石能源依赖和补贴额不降反升。受能源危机影响, 以欧盟为代表的各国政府正大力推进能源转型,以期维护能源安全。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有望达到2400吉瓦,较过去5年增幅约为85%,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全球新增发电能力的九成以上(IEA, 2022e),能源危机有可能成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历史转折点。但是,能源系统性转型无法一蹴而就,一些国家迫于当下能源供应紧缺的燃眉之急, 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短期内可能不降反增。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就逐步淘汰低效的化石能源补贴达成共识,但是2022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补贴仍旧飙升至1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是2021年的2倍、2020年的10倍(IEA,2023c)。
Visits: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