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常态。
  • 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教育和娱乐带来沉浸式体验。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教育和娱乐带来沉浸式体验。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 随着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增加,数据安全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 全球化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控制,各国经济复苏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
  •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
  •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生产流程。
  • 教育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子竞技的崛起为体育娱乐领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 智能家居设备使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推动了居住环境的智能化。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让“同心花”开满京畿大地

    让“同心花”开满京畿大地

    0

    赵海娟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象比喻寓意深远。

    从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到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再到今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新定位,九年间,21.6万平方公里、承载1亿多人口的京畿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灌溉下,京畿大地上的“同心花”愈发茁壮明艳。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调研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定位,即“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并作出了重大判断:“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这是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三场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座谈会,也是他再一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时刻给予关键指引。

    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来,“北京疏解、津冀承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作链条日渐清晰,以下五个方面的变化最能凸显三地协同发展的成就,而这五个方面也正是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圈定的重点任务,未来将持续发力。

    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疏解不是简单搬家,也要以此为契机更新升级,这些年来,北京加快“瘦身健体”。曾经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完成疏解腾退后,如今已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的集聚地。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北京已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科技、商务、文化等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在北京“瘦身健体”的同时,天津、河北积极承接从北京疏解出的产业,形成承接地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2022年引进北京投资新设机构1406家,河北2014年以来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单位4.39万个,其中近八成为北京转入。下一步,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要继续牵牢,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

    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双翼齐飞”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目前已有140多家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未来之城”展现出勃勃生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2019年以来,北京市级机关1.7万人迁至城市副中心办公,未来还将有更多企事业单位迁入,为保障首都核心功能腾出更多空间。下一步,北京“新两翼”要协同发力,处理好同中心城区的关系、同周边地区的关系,带动周边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词。九年来,京津冀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高端产业引领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展现活力,创新主体发展壮大。2021年,京津冀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949.1亿元,是2013年的2.1倍;在2022年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京津冀地区共535家,占全国比重12.3%。下一步,要在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重点发力。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九年来,京津冀三地立足共享发展成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有力推进。三地百姓在医疗、教育、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共享协同发展成果。当前,三地成立了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组建22个高校发展联盟;三地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异地就医“一卡通行”;2022年,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等方面合作,推进医联体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重大工程。

    继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当前,“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形,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交通先行,为三地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下一步,要深入推进内部协同,京津要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辐射带动和高端引领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河北要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三地还要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瓣瓣同心,共谋发展。九年时光,京畿大地气象一新,三地协同发展的“同心花”开遍了老百姓关心的各个领域;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让我们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Visits: 49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