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五有”方略

0

彦泽霖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重要论述的再次明确和强调。那到底该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 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长期工作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务实可行的近期工作思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已具有“56789”的特征。这一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重要作用的过程, 就是思想不断解放、政策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 是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 是在党的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可以说,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及据此不断出台、完善的政策措施, 已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外在条件,有力有效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除此以外, 现实中民营经济发展是多方面环境条件系统作用的结果, 既有激励性的, 也有约束性的; 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际的;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一般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战略层面的发展环境,如治党治国的大政方针、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形势等,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二是政策层面的发展环境,如科技创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支持和市场监管;三是市场层面的发展环境,如市场规模、市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等, 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选择市场竞争和合作策略的可能;四是企业层面的发展环境,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策略、技术创新等, 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的历史积淀和可能路径; 五是社会层面的发展环境,如人们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态度、对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认可等, 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的舆论氛围。

当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准确把握中央要求, 精准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基于民营经济发展现实及目标诉求,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通过全社会协同努力、全要素改革创新、全方位关注、全过程推进, 系统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让民营企业在思想方面,不迷茫、不彷徨,有指引;在发展方面, 不受阻、不躺平,有空间;在面对困难时, 不抱怨、不退缩, 有帮扶; 在作出积极贡献时,不被歧视、不观望,有激励。

在战略层面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导战略”

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国家战略作为外在于企业的发展环境,既能为企业明确发展方向,也能为企业提供发展机遇,对企业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引导性。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说“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而且明确了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科教、文化等领域一系列具体发展战略。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面, 重点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些战略思想通常会在国家五年发展规划及其相关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有较为详细的呈现。面对国家发展战略,部分民营企业会自觉地学习研究并尝试适应、参与实施,但大部分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自觉主动。这取决于企业规模、业务性质、所处地域和企业经营团队素质等。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企业经营整体水平的提升,企业适应并实践国家战略的自觉性会逐渐提高,国家战略的导向作用会更为明显。当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时代大势, 已成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发展环境,必然会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趋势性的引导作用,民营企业内在经营逻辑也必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广大民营企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胸怀“ 国之大者” 、心系民族复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明确方向、加快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守法诚信有民”的理念,设计企业发展战略,开展企业经营。要适应新阶段发展环境要求, 调整经营逻辑, 实践新发展理念,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要统筹发展与安全,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范化解, 确保企业行稳致远。要在和员工携手构建“事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

在市场层面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构建“有效市场”

发展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体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其后的中央相关文件多次提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这实际上为构建“有效市场”、避免市场失灵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否发挥到位, 深刻影响着民营企业的“闯” 劲, 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生机活力。鼓励民企“敢闯”,就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给民营企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推动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切实落地,强化“闯”的信心和底气;引导企业家勇抓时代机遇,弘扬企业家精神,在不确定性中坚定发展信念,在依法合规中实现创新突破;深化市场机制培育,通过大中小企业融合来解决不完全竞争问题,通过金融科技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金融和人才市场发展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在政府层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有为政府”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影响通常以政策和政策执行得以体现。政策及其执行作为一种外在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引导性和约束性。因此,民营企业对政策及其执行极为敏感。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是在不断优化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现实中,有的企业家时常抱怨政府官员“不作为”, 这一现象实际上源于企业发展诉求、各种现成的政策法规和具体办事官员作为之间的“三角困局”。具体表现为面对快速变化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健康发展势必要对已有的市场监管规范、政策提出这样那样的突破,但滞后于市场发展的各种政策法规,以及依法行政的政府官员的作为,有时在急于捕捉市场机遇的企业家看来似乎就成了妨碍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要打破这一“ 三角困局”,就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根据企业市场发展诉求高效处理好“破”和“立” 的关系,及时回应、规范、引导企业发展。当下,在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 应注重现有政策落实落细。在政策制定时应重视信息的调研工作,在政策执行时应关注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问题,实现各责任主体的激励相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调整改进。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服务型政府的打造,实现有效的“放管服”, 让民营企业最大可能地增强获得感、便捷感、安全感。

在社会层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有容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无时不有” 。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浓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健康包容、富有生机活力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任何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行为,若如空气般弥漫开来都会误导、曲解中央反复强调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没有变”“两个毫不动摇”等大政方针, 动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影响发展预期,妨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置身社会环境之中持续健康发展, 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且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的包容、认可。新阶段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民营企业“敢闯”的精气神,而让民营企业“敢闯”需要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容社会”。

在市场主体层面释放企业主动适应环境的生机活力,培育“有应企业”

面对不断变化的复杂发展环境,民营企业主要存在三种应对之策:一是坚信过去成功经验,坚守过去发展路径,在“自我执念”之中循环;二是基于已有知识经验不知所措,在“自我迷糊”之中彷徨;三是努力学习,主动变革,有效应对,在“自我创新”之中探索。在发展环境仅发生量的变化时, 以上一、二种应对之策,或许还能让企业“苟延残喘”,艰难度日。一旦发展环境发生质的变化,要求企业管理范式发生适应性变革时,唯有第三种应对之策,才能保证企业保持活力,迈向健康发展的轨道。由此看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复杂发展环境,成功企业的做法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应对。

置身存量经济时代的民营企业应对发展环境的要求远不同于短缺经济时代。在短缺经济时代,国家发展经济的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宣导、无限市场空间等发展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激励示范性。只要企业经营者胆子大、手握资源、对市场敏锐等,就能尽显“英雄”本色, 让人赚到钱,把企业做大。如此“各显神通”般追求自由、解放思想的发展环境确实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但是, 在存量经济时代,国内外竞争加剧、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要求高、法制监管加强等发展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约束引导性。在这种发展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在经营业绩层面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唯有爱国敬业、守法诚信、创新创业、回报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行稳致远。而那些固守着在短缺经济时代发展环境中摸索形成的经营逻辑的企业,不愿、不敢或不能主动应对存量经济时代发展环境,蹚不出一条转型升级提质的发展道路,势必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出局。不管是在短缺经济时代, 还是存量经济时代, 任何优秀的民营企业都有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一面。可见,民营企业成功应对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是个不断“减熵”的过程。知名企业家任正非说, 企业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 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势能,这样就发展了,于是诞生了厚积薄发的华为理念;人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这样企业如何发展?于是诞生了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华为理念。任正非正是通过洞察人性,激发出华为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得以保持持续发展的企业活力。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中,必须建立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 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使企业主动、有效适应环境,培育“有应企业”,从而确保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为国研智库特约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