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与我们的未来

0

车海刚

撰写这篇卷首语的方式及路径,跟人工智能(AI)的“工作流程”大致相同:阅读大量资料并消化吸收,用逻辑和观点组织语言,“输出”成为文本。但是显而易见,ChatGPT掌握的语料库和“出手”速度远超过我,这就难免引发思量:假如让ChatGPT来写同题文章,它会写成什么样?我的工作岗位会被ChatGPT替代吗?

ChatGPT的“横空出世”如山石入海,在全世界激起轩然巨浪。正像2016年人类顶级棋手败于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时一样,有人惊掉下巴,有人击掌欢呼,也有人忧心忡忡。这一次,人们的反响比七年前更强烈,毕竟AlphaGo还只是针对特定场景的“弱人工智能”,属于“小模型”范畴;ChatGPT则基于“大模型”技术,呈现出“强人工智能”的特质。而上线仅两个月便收获过亿用户的火爆势头,更令人们既满怀期待、又心存疑惧——AI的下一步如何继续演进?人类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回望近几年,区块链余温犹在、元宇宙方兴未艾,转瞬间就被ChatGPT抢了风头,技术进步与迭代之快叫人目不暇接。因此,我们关注的第一个层面自然是技术本身。比尔·盖茨认为,ChatGPT的历史意义堪与个人电脑、互联网的诞生相提并论;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ChatGPT是继互联网、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个“超级工具”。ChatGPT本质上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应用形式,以算法、算力、数据为主要支撑。虽然冠名“Chat”,但它能做的绝不是“聊天”这么简单,作为一款大模型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具备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且可以跨领域、跨模态学习。按照“ChatGPT之父”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设想以及业界的普遍预测,ChatGPT将从生成式人工智能朝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方向不断进阶。从GPT-3到GPT-3.5再到GPT-4,我们看到,这个发展过程很可能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变化。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智商”更高,还将拥有学习的“元能力”,并由此获得越来越趋近于人的“思想力”。正是基于这样的预判,在ChatGPT出圈后,国内外众多“大厂”纷纷表示已经或者即将致力研发类似技术和产品。没有谁敢忽视正在扑面而来的未来。

我们关注的第二个层面,是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及大国博弈。经过20多年发展,中美两国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领跑者”,在消费互联网、5G渗透率等一些方面,中国还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毋须讳言,就总体来看,无论技术水平还是产业规模,我国同美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网上流传着一则据说是ChatGPT自己对于“为什么ChatGPT首先出现在美国”的回答,其列举的主要因素涉及基础性技术、科研体制机制以及学术氛围和创新文化等三方面。尽管这个解释未免简单偏颇,却在相当程度上切中肯綮。“重应用、轻基础”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大短板,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看似属于应用型技术,实则建立在诸多底层技术乃至理论突破的基础之上。况且,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应用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从科学前沿到市场终端的链条越来越短,甚至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打破陈旧的研发模式,一方面,要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环境条件营造上多些耐心和定力,追求厚积薄发,避免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学研产”交融互促的创新路径,真正形成推动创新的合力。

我们关注的第三个层面,是科技伦理和安全。“人与机器之争”不是一个新话题,人们对于机器挑战人类、威胁人类甚至取代人类的担忧由来已久。ChatGPT展现的强大能力以及仍在迅速进化的趋势,更是将这种担忧抬升到了新的高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它的“本领”愈大,其两面性也会愈加凸显。从职业竞争这个维度看,ChatGPT之类的应用必然会消灭许多传统岗位,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就像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网店经营者、快递和外卖小哥一样;整体而言,人工智能在可见的未来仍将扮演人类的辅助者而非替代者角色。

人们更深的忧虑在于如何划定人工智能的伦理边界和安全底线。ChatGPT在写论文上的亮眼表现,已经触发了学术界的警惕和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讨论。随着人工智能变得日益像“人”,这个难以辨识的新“物种”是否会(被动或主动地)染上人类社会的某些坏习气,成为诸如侵权、诈骗、造谣等恶劣行为的渊薮?此类疑问恐怕并非杞人忧天。科技必须向善,这是一条无可争议的准则。科技何以向善?是时候将人工智能的规范治理和有效监管提上议事日程了。

曾在六十年前创造了第一个聊天机器人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约瑟夫·魏岑鲍姆(Joseph Weizenbaum)在其著作中写道,计算机技术引发的问题“基本就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2016年3月,当人们为AlphaGo战胜围棋天才李世乭感到恐慌时,我在本刊的卷首语里引用了古希腊哲人的那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实际上,比机器进化得像人更可怕的,是人退化或异化成机器。

如今“人机关系”再起波澜,面对“ChatGPT会否替代人”的追问,一位跨国公司CEO肯定地说:“抢走你工作的不是AI,而是那些掌握AI工具的人。”那么,对于“AI将会带给人类何种未来”这个问题,我愿意给出这样的答案:这不取决于技术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它。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