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与任务

0

贺兴东

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是由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支撑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属于融合新型基础设施中新型生产设施的建设范畴。推动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现代流通产业基础高级化、体系运行高效化和模式业态新型化, 对于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十四五” 时期,应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智慧发展原则,分门别类、系统推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支撑四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流通体系更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动力,也是当前稳经济的重要举措。

新型基础设施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作用

(一)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时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 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重大发展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22〕78 号),从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国民经济循环的高度, 从贯通统一大市场、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现代流通全链条的广度,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向、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

1.现代流通体系是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基础性、战略性环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社会再生产划分为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四大环节。现代流通体系既包括商贸、交通、物流等传统小流通,也包括金融、征信、通信等支撑资金、信息流动的现代大流通, 是涵盖统一大市场、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在内的复杂经济运行系统。流通效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与生产效率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发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财富创造的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2.“现代化、网络化、市场化”是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方向

现代化是流通体系发展的总体要求,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大科技赋能力度,提升流通数字化、组织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网络化是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形态,必须布局建设一批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打造若干骨干流通走廊,加快形成“支点城市+ 骨干走廊”组成的现代流通网络。市场化是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活力源泉,必须建设全国统一的现代流通市场,培育优质创新的现代流通企业,更好发挥企业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是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框架

《“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中确立了“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架构。其中, “ 一市场” 是深化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构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 两体系” 是现代流通的核心组成, 分别是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经济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稳定的现代物流体系;“三支撑”分别是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提高金融对现代流通的保障能力和提升流通领域信用保障水平。

(二)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归类与构成

1 .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归类

根据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以及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内涵不难看出,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是传统生产生活领域基础设施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后所形成的基础设施形态,因而应归类于融合基础设施;进一步细分,由于现代流通体系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因而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融合基础设施中的新型生产性设施。(见图1

2 .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构成

从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内涵出发,现代流通体系是由“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 构成的复杂经济系统。其中, 全国统一流通大市场建设主要内容为市场化制度和市场化环境建设, 较少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因而也基本不涉及新型基础设施;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三大领域自身传统基础设施比重较高,因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属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和信用支撑两大领域,虽然自身传统基础设施较少,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却十分旺盛, 因而也存在一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综上分析,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包括商贸流通新型基础设施、现代物流新型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金融和信用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四大类别。其中,商贸流通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传统商业数智化转型设施、电子商务设施和商贸流通大数据设施; 现代物流新型基础设施包括物流基础要素数字化设施、物流智能设施设备和物流信息互联互通设施; 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设施和智能交通装备设施;金融和信用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包括金融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和信用支撑新型基础设施。(见图2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作用

(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现代流通产业基础高级化

传统基础设施支撑下的流通是低基础支撑的流通,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很难做到有机协调、高效流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 人、车、货、场、钱”等流通发展的全面要素的一比一数据建模,可以把物理世界的流通体系原貌仿真到虚拟世界, 然后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决策等技术对物理世界的流通体系运行进行赋能,这就相当于为现代流通体系建立了更加高级的运行基础,促进了现代流通产业基础高级化。

(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现代流通体系运行效率

网络化、规模化是提高流通运行效率的关键所在,而传统流通很难通过自组织形式自发实现网络化和规模化运行,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全国流通节点由于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持而处于“孤岛”状态,很难发挥对流通“物”的要素和“流”的要素的组织作用。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予流通节点信息化管理手段,并通过全国流通公共信息平台将全国流通节点链接起来, 可以大幅增强流通节点的组织功能,提升流通运行的组织化水平,进而提高现代流通体系运行效率。

(三)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孕育发展现代流通新模式新业态

流通新场景是孕育流通新模式新业态的温床,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提升5G在大型商业设施的覆盖度, 打造“ 智慧街区”“ 智慧商圈”,建设无人商店等设施, 全面提升商贸流通设施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可以使传统流通场所迅速转变为新型流通场景。这就为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创造了条件, 促进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短视频营销、“ 云逛街” 、无人超市、无人商店、线下试穿体验店等新模式蓬勃发展, 进而带动多种流通新业态发展壮大。

(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现代流通更好支撑服务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畅通,现代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有效精简农产品流通链条, 推动信息化基础上的产销深度对接,高效衔接农业生产和城市消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可以推动物流供应链嵌入制造企业原材料采购、产业链配套、销售渠道等产销全链条,推动企业生产方式改变, 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畅通产供销循环链条。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任务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和“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发展任务要求, 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智慧发展,以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流通金融和信用支撑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补充,分门别类、系统推进现代流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产业基础高级化、体系运行高效化、模式业态新型化提供坚实支撑,助力现代流通更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推进商贸流通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 .推动传统商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加快商品市场5G网络、智慧终端等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品市场示范基地。支持大型商超等连锁商业上线上云上平台,充分利用线下门店网络资源,推动线下线上竞争合作、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互促、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 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2.支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引导电子商务发掘消费新场景,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渠道。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完善运营基础设施,织密连接中小城市、城乡之间、境外地区服务网络,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升级消费体验。支持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研发、生产满足新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培育自有品牌。推动公共消费、政府采购等与电商平台对接,形成引领商品研发创新和迭代发展的规模化订购定制平台。深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加快培育数字商务企业,优化电商平台载体, 打造电商优质品牌,提升数字化能力。

3.发掘商贸流通大数据应用价值

依托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平台等载体,加强流通大数据整合、分析与利用。强化政务领域流通大数据应用,开展流通发展态势监测分析和预警预判。引导电商平台、传统企业发挥流通数据优势,提升产销衔接水平,拓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深度发掘消费潜力。推动流通大数据赋能生产环节,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提升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水平。

(二)推进现代物流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现代物流数字化转型

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货物、货运场站、运输工具、物流器具等物流要素数据化信息化,促进物流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推广智慧物流组织模式创新。加强各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平台间信息互联共享,促进物流服务层面运行融合,鼓励物流企业建设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等专业服务平台, 支撑“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组织和服务模式创新。

2 .推进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应用

加快物流新技术应用标准化进程,推动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打造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智慧口岸、数字仓库等设施网络,丰富人、车、货、运、场应用场景业态模式创新。推进无人机、无人驾驶货车、自动分拣机器人、可穿戴外骨骼、智能快(邮) 件箱等智能装备,以及自动感知、自动控制、智能决策等智慧管理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

3.加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

推动物流相关领域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和铁路、港口、航空等企业单位向社会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公共数据,推进政府部门间公共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应用。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物流智慧大脑, 推动城市政府部门间、政府和企业间信息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 提升城市物流运行效率。

(三)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 加快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网联化发展。有序推进智慧公路、智能铁路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研究先行推进城市地下货运系统建设。全面推动智能航运建设, 打造智慧港口, 提升港口装卸、转场、调度等作业效率。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开展航空电子货运试点,研究部署服务区域流通的大型无人机起降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

2 .加强交通运输智能装备应用

推进运输企业加快数字化、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提升订单、运输、仓储、配送全流程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产业园区、港口、机场、铁路场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节点货物运输全程感知。深化基于区块链的全球航运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提高车路协同信息服务能力,探索发展自动驾驶货运服务。

(四)推进金融和信用支撑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 .强化金融支撑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场景化及风控模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供应链票据平台系统功能建设, 加大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加快与政府采购系统等对接,为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融资提供多维信息支撑。持续强化支付清算系统建设, 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大力推广移动支付,完善城乡商业设施支付受理环境和服务水平。加快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电子票据、供应链综合支付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加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和推广力度,鼓励相关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以直接或间接参与者方式接入。

2 .强化信用支撑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依法依规建立疫苗、芯片、高铁、核电设备等重要产品全程追溯系统,完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督促平台企业承担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开展食品、中药材、药品追溯标准化工作,推进相关领域的追溯标准制修订和应用推广工作。健全重要产品追溯数据信息,完善数据信息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规则。鼓励企业通过追溯系统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充分挖掘追溯数据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增强商业化增值应用,加强追溯数据安全保障和商业秘密保护。加大可追溯产品市场推广力度,调动大型流通企业等主动选用积极性,扩大可追溯产品市场规模。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