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改变了全球支付体系。
  •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吸引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注意。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数据隐私保护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数字货币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
  • 数字货币的兴起正在改变金融交易的方式,引发监管机构的关注。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但过度依赖也需谨慎。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城市和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基础。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核心议题。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办公环境和城市生活。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 数据隐私保护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脱贫攻坚的 “第一战队”

    脱贫攻坚的 “第一战队”

    0

     

    刘 奇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 消除贫困也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决定性成就。8年拼搏奋斗,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 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一座划时代的丰碑,是民族精神一次完美的基因测序,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国际公认的巨大贡献。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国创造性地发展出许多适合国情、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 是他们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共同创造了举世称奇的“中国故事”,共同谱写了脱贫攻坚的华彩乐章! 

    当前的选派“第一书记” 和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制度, 应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当今时代,吸纳前人经验做出的应时顺势之策,可以称之为“土流并举”。这一创造性的制度设计, 既兼顾了本地干部掌握基层、熟悉村情、容易开展工作等“ 熟人” 特点, 又发挥了异地干部理念先进、少受束缚、敢于改革创新的优势。“土官”“流官”结合,既是为夺取攻坚战、突击战胜利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应急选择,也是适应时代变革的产物。

    2013年以来,我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带着感情来, 不留遗憾走。” 广大驻村扶贫干部按照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 围绕“一抓双促”,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日夜兼程、忘我奋斗。他们把新的思想、理念输入基层,走村串户、遍访乡村,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宣传到田间地头、农民心头, 在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发展举措上谋在实处、走在前列, 时时处处体现出对农业的激情、对农村的感情、对农民的深情,给农村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激荡;他们把新的血液、活力注入基层,立足选派单位的坚强后盾支持,尽最大可能挖掘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把政策、措施争取到村,把项目、资金吸引到村, 把企业家、行业专家、乡贤等人才邀请到村,投资兴业,共同发展,激活了贫困地区的一池春水,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他们把新的方法、模式融入基层, 充分挖掘贫困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民族特色等优势, 积极探索, 大胆试验, 开拓创新, 在发展产业、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总结形成了许多创新做法经验,不仅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益,而且带动了整个农村的发展,使广大农民受惠。特别是对于扶贫干部自身来说,他们在一线岗位的历练中,不仅融入了基层、磨砺了品性,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锤炼了才干、提升了能力,脱贫攻坚给了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培养锻炼自身的广阔舞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作为单个的个体,他们也许没有为史家留下像沙场征战那种惊天地、泣鬼神、响人寰、值得大书特书的壮举绝唱,但这个群体为这场史无前例、世无先例的脱贫攻坚战作出的贡献之巨大、带来的影响之深远、体现的精神之宝贵亦应彪炳史册。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 《中国发展观察》推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特别报道专辑,在全国精选10名驻村“第一书记”,这些“第一书记”虽然大多不是来自名乡名村,但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极不平凡的业绩, 他们用实招、妙招、硬招,创造了接地气、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具有很强的学习参考性。他们的扶贫故事,也真实折射出各行各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各级扶贫干部能吃苦、善作为、勇担当的优良作风。

    在当今社会大变革、科技大爆炸的新时代,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矛盾。农村发展的桎梏需要外部力量打破,城市外部资源需要进一步流向农村,选派干部将继续成为内外连接的桥梁,继续成为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新形势新需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中坚力量。中央明确提出, 要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制度, 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对于投身脱贫攻坚战的这批选派帮扶干部, 他们长期奋战在一线,既完成了脱贫任务,又经历了疫情灾情。在制度设计上,各级党委和政府不仅要做好扶贫干部选派的“前半篇”文章,还要做好扶贫干部示范激励的“后半篇”文章,加大对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的挖掘宣传,真正把先进典型可贵的精神底蕴、精神风貌、精神价值挖掘出来,同时还要落实好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激励政策,该奖励的奖励,该重用的重用,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真正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血者流芳。

    如是,脱贫攻坚成果方可持续稳固,乡村振兴大业方有持久动力。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