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复苏的希望逐渐增强。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智能家居技术正在使家庭生活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国际议程的重中之重。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正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可持续性。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 5G技术的推广将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日常生活。
  •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促使各国加大减排力度。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5G网络的部署加速了物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 数字货币的合法性和监管问题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新挑战。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如何理解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解读

    如何理解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解读

    0

     

    李永宁 温建东

    2020年4月9日,中央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2019年提出的劳动力、资本两个要素市场改革深化到土地、技术、数据等五个要素市场加快市场发展和资源配置。这是2015年以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标志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从产品服务市场走向要素市场;同样也是中国在本国和世界面临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下的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中国继续以“改革开放再出发”“补短板”而不是全面刺激需求来“救市”,意义重大。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 前期准备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15年至今已经实施五年。由于各种因素叠加,2015年到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稳中有降,分别是6.9%、6.7%、6.8%、6.6%、6.1%。受新冠疫情蔓延冲击, 2 0 2 0 年世界和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 需要重新审视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产品服务市场深入要素市场, 打破垄断,培育市场竞争,鼓励“看不见的手”在要素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2 0 1 9 年1 2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两份文件出台,是送给民营资本和广大农民的特殊礼物。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颁布。12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两份文件都直接指向一个主题,即以“竞争中性原则”, 消除要素市场即资本和劳动力流动障碍,打破市场准入限制,促进资本和劳动力在中国境内充分竞争。这标志着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供给侧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即进入以要素市场改革为主的供给侧改革阶段。4月9日出台的《意见》是更系统、更全面的要素市场化改革的 纲领性文件。

    供给侧改革理论主线

    按照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初目的,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2015年到2019 年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改革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产品服务市场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要素市场供给侧制度改革。在执行中,由于要素市场化改革涉及利益调整, 政府更易侧重产品服务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市场供给侧制度改革则延后。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改革路径由于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等原因,一直是先产品市场改革后要素分配市场改革。供给侧改革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政府行政手段为主;二是以培育市场为主的要素市场供给侧制度改革,核心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疏通市场信号,打破市场垄断,减少市场准入障碍,由市场对要素进行定价。

    五年来始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并持续深化

    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季度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二季度的15% 持续下滑,2008年四季度下降到了7.1%。显然,短期快速大幅度经济增长下滑一定非供给侧出了问题,应该是 总需求快速下降所致。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强调“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在4万亿强刺激政策下,经济开始恢复,短短一年时间,2010 年一季度曾经达到12.2%。但政府刺激只能是短期的,二季度又开始下降,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到7.9%。2013年二季度经济增长下滑到7.7%,面对连续6个季度7%-8%的经济增长率,2013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们认为,其背后的逻辑是在后危机时代的中速经济增长符合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面对新常态,2015年12月到 2018年3月“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产品市场,“三去一降一补”。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出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2015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又开始“破7”,下降到6.9%。为了“稳定经济增长”, 同时“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 0 1 6 年供给侧改革重点: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

    2 0 1 7 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通过“ 打破垄断, 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2017年,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刚实施,出于对全球收紧货币政策和内外部经济形势的担忧,政府提出6.5%-7%的区间经济增长目标。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工作四项原则,一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优化结构,完善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三是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四是强调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8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破除无效供给。2018年4月到2019年1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金融领域“结构性去杠杆”。突然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小微企业生存困难等, 影响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态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表明中国要继续做多微观主体。政府加大了要素市场供给侧制度改革力度,大力扶持微观主体,大规模减税。

    2019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尚未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由于担心经济增长下滑可能引发局部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去杠杆让位于稳杠杆, 中国宏观政策虽然不断宽松,但是由于传导机制受阻,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然较高。2019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 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核心是防范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020年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要求加码深化供给侧改革,将供给侧改革功效彻底发挥和释放出来。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以要素市场化为主的供给侧改革被寄予厚望

    西方特别是欧洲认为结构改革是要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经济对冲击的韧性。结构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潜在产出水平,通过提高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数量、通过提高要素投入效率即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提高经济对冲击的韧性,即价格和工资调整弹性, 在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迅速重新分配资源。

    五年来,中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连续性、落地性和透明度。但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深度影响, 也出现了2015年到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稳中下滑的情况。这说明人口老龄化、技术革命和技术扩散接近尾声等不利影响,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长期培育形成潜在经济增长的任务,在实现途径上需要由外需拉动迅速转变到依靠改革、以内需为主上来。

    在我国,影响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方面, 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供给抑制与供给约束。2 0 1 9 年以来, 中国经济下滑较快,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新冠疫情带来关于全球化等更多不确定性。《意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体现了供给侧改革的连续性。其实, 2 0 1 3 年11 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 修改为“ 决定性作用” , 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2 0 1 5 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多涉及要素市场供给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过三次供给侧制度性变革, 一是1978年“改革开放”,二是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三是2 0 0 1 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都是重大的供给侧制度变革,掀起了三轮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高潮。今天,中国正在推进第四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被市场寄予厚望。

    中国实施以要素市场化为主的供给侧制度改革首先要坚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真正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做多做大各种微观主体,坚持要素市场化制度改革。时时坚持“改革永远在路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一切阻碍竞争的垄断力量,繁荣市场活力,中国经济取得平稳发展是可期望的。

    2019年两份大礼包以及 4月9 日的《意见》一方面允许市场准入,另一方面鼓励竞争,如果能促进资源流动,提高竞争程度,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必然能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增长的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Visits: 6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