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分析和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交通系统的变革指日可待。
  • 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加速。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能源行业的转型,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商业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太空探索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医疗、工业和服务业的创新。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苗接种的推进,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劳动者素质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要素

    劳动者素质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要素

    0

    俞鼎起 俞 涵

    经济的短期跃升可以利用政策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优良的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支撑。因为,产品是人做的,经济是人搞的。在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和操作技术创新;等等。无论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还是操作性的手工劳动,其劳动成效都与劳动者素质相关联。

    劳动者素质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活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诚然,是劳动改变了对象,劳动改善了效用,劳动提高了产品的珍贵性。从数字上看,经济增长就是GDP、利润、税收和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从社会生活层面看,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好产品和好服务。
    (一)一线劳动者做好做精产品就是增加商品价值
    凡是物质产品最后都是要经过一线操作工人制作完成的。一线劳动者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娴熟过硬的技能,精心制作、提高质量,就能增加商品的技术附加值、增加经济总值。
    首先,以精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即增加价值。传统产品和日用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工艺技术和工人操作的细心程度。瑞士手表、德国电器、意大利的皮革制品等,都是依靠其工艺精致创造名牌,形成高附加值的。勤学苦练长技能,慢工细作出精品。凡是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其价值都比较高,可见,工艺产生价值,品质增加经济。
    其次,以娴熟技能提升劳动生产率即增加经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化进程走得很快,大量从乡村走进城市务工的劳动者,其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和劳动方式都不同程度地不适应。这不仅影响其就业,更影响劳动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正如数据分析师汉斯·罗素林所说:“就平均而言,美国工人的工作效率是中国工人的7倍,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是22倍。”技术熟练的员工不仅劳动质量好,而且劳动效率高。
    再次,精湛的工艺技术是高科技大型制造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无论是航天工业、大飞机生产,还是高铁建设、航母制造,都离不开精湛的工艺技术。从山西清华机械厂培育出的“大国工匠”韩利萍从一名普通的铣床工,逐步成长为数控机床的“全国技术能手”,参与了“神舟飞船”“探月工程”“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发射平台的工件制造,依靠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精益求精,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韩利萍说:“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这是振国威、给我们中国人长脸的活,马虎不得。”工业强国需要大量的技能大师支撑。
    另外,一些技能大师可以直接创造巨额经济价值。据报道:“上海自2012年起开展‘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截至2016年年底,已建立并资助12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已有28个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调查统计显示,在产出成效上,上海90.14%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完成带教培养技能人才8名以上的目标;各工作室均已完成一批创新成果,形成一批专利,获得市级、国家级、国际奖项,合计创造经济效益达19.8亿元,其中有4个工作室创造效益已超亿元。”
    (二)科研人员创新技术和产品能够创造巨额价值
    科学家、工程师、产品研发技术员等在劳动者队伍中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他们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
    其一,原创性创新具有巨大价值。原创也叫首创,是没有同类型基础作铺垫,是运用科学基本原理,从无到有的第一次开创,难度很大,具有革命性意义。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十分神奇的。一些原创性成果就是人的奇思妙想,令人叹为观止。诚如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云:“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拔尖人才在各个领域创造的原创成果具有特殊作用。一是为人类知识和技术发展起到开天辟地、填补空白的作用。二是为人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视角,打开新思路,开创新起点。当一项原创成果发表以后,许多同行以其为基础,进行扩展性创新,往往可以迅速创造出系列化成果群。三是其技术成果与商业智慧结合将转化出巨大经济效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贝尔德发明的电视机,冯·诺依曼发明的电子计算机等,都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
    其二,改良性创新推进更新换代,陆续创造价值。改良性创新要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有了同类基础,只是对不满意的部分加以改进。如果是理论成果,则在原基础上作拓展、延伸和深化。然而,即便如此,也必须花费大量心血。许多产品的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属于改良性创新,也能产生很大价值。电脑“奔腾2”“奔腾3”“奔腾4”,就依靠不断改良创新,阻滞其价格下跌;苹果手机依靠持续创新,不断推出 “iphone5”“iphone6”“iphone7”使产品不断升级,多年保持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其三,组合式创新创造出新产品,带来巨大价值。由二项或多项元素组合而成的创新成果就是组合式创新,是工业产品创新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如果组合得恰当,往往能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比如:红外线控制器与玻璃门组合成为自动门;红外线控制器与水龙头组合就成为感应水龙头;传统机床加上电脑控制组成“数控加工中心”;“互联网+传统银行”就是网上银行;“互联网+传统商业”就成为现代电商;等等。
    此外,在智力成果商品化的今天,大量的创造性思维成果被直接买卖转化为商业价值:产品开发工程师把自己的专利成果直接拍卖,产出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经济价值;软件工程师开发一个应用软件就直接卖上几百万元;现代智库研究制定的一个具体方案也具有几十万或上百万元的商业价值。
    (三)企业家办好办大企业增加经济体量
    企业家创办企业、壮大企业、开创产业等都是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推动。
    一是企业家敏于发现市场需求、善于捕捉商机,迅速组织商品生产,创造出大量经济效益。企业家型人才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企业经营管理使生产要素有机结合,使资源作用高效发挥。李嘉诚的创业秘诀是“经常想想人们未来需要什么”,这就是对商机的捕捉。当年,苹果公司的市场研究员认为:“苹果电脑不会有市场。”是乔布斯力排众议,坚信能够得到消费者青睐。果然,苹果公司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一。
    二是企业家能够创造新的产业和行业,赢得巨大利润。企业家能够在别人没有觉察的情况下看到机会和前景。比尔·盖茨看到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需要大量操作软件,果断中止学业创办微软公司,开创了世界软件产业。王卫1993年创办于广东顺德的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快递及相关业务,发展成为今天拥有30多万名员工,2300多亿市值的服务性大型企业。
    三是顺应社会变化,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家能以全局性、前瞻性和动态性的眼光洞察市场变化,敏锐发现和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企业家还具有领导创新的能力,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和潮流,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王健林集商业零售、餐饮、电影、娱乐、健身、童玩于一体,创造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成为亚洲首富;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淘宝网,让电商触角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
    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经济转型升级倒逼劳动者素质提升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多数中国人已经从温饱开始走向小康。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档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这就要求经济转型升级,与之对应,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一)市场对商品质量要求提高迫使生产者劳动技能提高
    消费进入追求“高品质、个性化、讲品牌、重诚信”的新阶段。人们需要的是名牌产品,消费追求放心、称心和开心。有消费者说:“蔬菜瓜果要到大市场买,流转快,较新鲜;油盐酱醋要到超市买品牌产品,质量有保证;吃饭要去生意红火的名饭馆,吃了能放心!”
    “品牌消费成为了需求结构升级的方向。”品牌背后凝聚的科研、技能、文化和诚信等方面的市场价值。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品牌发展滞后于消费升级;诚信建设滞后于市场发育。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企业持续创新。品牌是一种技术象征,一种价值形式,一种信誉标志。老字号百年经典的历史传承,需要有人学习传统工艺。创新设计和经典传承都需要娴熟的技能将其转化为产品。
    市场需求结构升级,要求产品质量升级,进而要求劳动者技能升级。创新产品设计、改进工艺技术、完善产品功能、提升产品质量,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劳动者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受欢迎,就能实现价值、有钱可赚,就能增加收入。
    (二)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劳动者专业技能升级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不仅降低了利润,而且使产品卖不出去。高能耗、高物耗、低效率的产业,被迫关、停、并、转了,企业不得不转向适合市场需要的新的行业和产业。企业转产,要求劳动者转业。新产业要求员工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许多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是人员素质。一转产,就使管理者、技术员和操作工人都变成外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据《扬子晚报》2017年6月1日报道,5月31日,江苏省工商局发布抽检报告:183批次儿童遥控玩具只有10个批次合格,合格率仅为5.5%,主要问题是电磁辐射控制不达标。搞企业的老板都懂得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其技术附加值高,利润率也高。但是,若要转产,老板自己要懂,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更要懂。
    要想生产高质量产品,尤其是生产名牌产品,就必须具有超越同行的技术优势和操作技能。
    (三)智能制造对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要达到这些目标,基础是提高制造业企业各类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因为智能制造的特征是: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使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数据迅速为工程师和操作工人所掌握,让用户直接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使生产车间实现智能化,全面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使产业工人数量大幅度减少,但是,对设计人员、技术专家和操作工人的素质要求将更高。企业家必须摆脱传统思维;工程师必须擅长创新设计;操作工必须熟悉电脑运用,并懂得智能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工程

    所有劳动者均以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产品或文化产品,并获取劳动报酬。劳动者素质内容很多,但与经济增长关系最直接的主要是法治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诚信意识等。诚然,爱国敬业、技术娴熟、精益求精等,都是合格员工的基本要求,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正视,相当部分劳动者的素质不够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应当采取多方面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劳动能力。
    (一)弘扬“工匠精神”,着力提升劳动者操作技能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其内涵主要包含:创新创造、追求极致、用户至上、技术报国的精神。工匠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在经受高标准的严格训练后,达到技术娴熟。他们喜欢不断思考、创新工艺、雕琢产品,热衷于把产品打磨到极致。其内心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顶级产品,成为广大用户的追捧对象,令同行望尘莫及并由衷赞叹。“工匠精神”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劳动者精心制造、认真做事、思考创新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若只想一夜暴富,不求创造精品,那是肯定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大力加强科技文化创新的同时,对操作技能培训和认真态度培养不可忽视。员工素质决定产品品质。劳动者素质提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
    大国工匠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是发明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各行业领域的能工巧匠,常常在其行业领域内获得创新成果。唯其创新才保持技术领先;唯其创新才创造重大价值。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现场传出消息:到2020年底,我国将重点支持约10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技能大师的创新作用和传帮带作用。
    全面培训员工,提高劳动技能,培育“工匠精神”,确立“质量立国”理念,避免粗制滥造,这是促进经济优质发展的基础工程。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出台新政策规定,今后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之后,可以由失业保险基金提供补贴。这一政策措施将有力促进职工劳动技能培训的开展。
    (二)弘扬“创新精神”,着力提升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激活创新动力,首先要健全完善相关体制和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就是为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充分肯定科研成果的应有价值,给予科技工作者以较高待遇,以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三)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提升企业管理者的创业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企业改革创新的领导者,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力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优秀企业家的行为举措是由其企业家精神引领的。企业家对市场需求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有胆识、有魄力、有担当,敢为人先、砥砺前行,富有实干精神。变革时代呼唤企业家,更需要企业家精神。要大力培育企业家人才,建设优秀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切实弘扬企业家精神。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营造“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企业家把发展企业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和不懈追求。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政策、守法重德教育,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创业创新、回报社会。企业家要坚持诚信经营,立足企业长远发展,而不是追求一夜暴富;要做到上有益于国家,下有利于员工,中普惠于客户;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发展经济是为了造福,而毁坏环境是造孽,要对社会、对国家、对子孙后代负责。
    (四)弘扬“敬业精神”,着力提升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和服务能力
    一个社会,生产、营销、管理、教育、医疗、科研、文化、传媒、司法、行政等行业领域,依据社会分工各有不同的宗旨、使命和职能。应当各守本分,各负其责,尽心服务,个人收益也在其中,社会才能有序发展,不可以人人追求发财。教师应当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医生应当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记者应当捕捉新闻,客观报道;法官应当秉公执法,主持正义;官员应当清正廉明,服务民众。许多行业和职业不应当发财,也不可以发财,是国家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地为人民工作。这些部门人员的工作和贡献,不仅创造价值,而且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总之,全社会的劳动者都应当自觉学习,进德修业,提升素质。人人都想一想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让国家、社会和他人变得好一点;人人都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业务,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工作水平;人人都学习古代先贤、当代先锋、身边先进,培养精心作业、认真做事的优良习惯和负责精神;人人都学法律、守纪律、懂规矩、重诚信,做一个厚道、正派、正直的人;人人都学会细心观察、选取信息、专心思考、反复求证,促进各自行业专业的创新。若能如此,民焉能不富,国焉能不强,社会焉能不和谐。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南昌理工学院

    Visits: 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