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益 贾德龙 王 尧 姚晓峰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习总书记对雄安新区的建设提出七点要求,强调要将雄安新区建设成绿色智慧、生态环境优美新城。由于开发程度较低,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基本是从零开始。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雄安新区蓝图怎么绘、城市怎么建,地质工作应以深入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为契机,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行者和急行军,构筑好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安全城市和绿色城市规划建设的稳固根基。
城市地质调查,为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规划依据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区位优势明显,现有城市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规划建设供地潜力大,有利于重大工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带规划建设。
按照起步区、中期发展区、远期控制区的规划区域,近期亟需围绕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利用需求,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分轻重缓急查清地下三维地质结构。通过地下空间探测、地质大数据分析、三维建模、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编图、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方法,构建雄安新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编制通俗易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议图件,为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和智能发展提供服务。
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为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
大凡城市,皆因水而生,雄安新区也不例外。白洋淀为雄安新区最重要的水域,又是华北平原的最大淡水湖,地跨河北安新、雄县、容城、高阳以及任丘五个县(市),其中85%的水域在安新县境内。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千米,由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39个岛村组成,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等,河河通淀,河淀相连,芦荡莲塘星罗棋布。雄安新区地下水枯水期浅层水水位在10米左右,深层水水位一般在25-35米,其中,被誉为“神泉秀水”的雄县矿泉水含水层埋深500-600米,水质符合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为含锂、锶、碘、偏硅酸的氯化物重碳酸钠型饮用天然矿泉水。
近年来,该地区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出现短缺局面。由于安新县、雄县城乡建设、村镇建设范围增大、白洋淀降水偏少等多种原因,白洋淀部分区域已经非湖泊属性。地下水作为该地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开采量大,开采程度高,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濒临严重超采区。
因此,建设雄安新区生态城市,亟需保护白洋淀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近期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补充水源,解决当前白洋淀湿地地表水补给不足、浅层地下水水库无以为继的资源短缺问题,既保证新区发展用水,又要保障新区生态用水。从中长期来看,一是要开展基于河长制框架下的全流域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水土污染监测防控,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系统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相关地质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地表水水质与污染防控技术体系,为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二是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尽快建立覆盖全流域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成一套集数据接收、分析、结果发布功能为一体的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实现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快速预测预警。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为安全城市规划建设提供防灾减灾体系
京津冀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地壳稳定性较差。据统计,京津冀平原区地面沉降区面积9万平方千米,发现地裂缝860余条。1970年以来,发生6级以上地震28次。唐山大地震、邢台大地震、海城大地震均发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雄安新区处于华北断拗带中冀中拗陷构造单元,包括保定断凹、高阳台凸等一系列次级构造。受地质构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雄安新区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面沉降速率大,整体连片沉降,且沉降范围仍在扩大,危害严重。
因此,在规划雄安新区建设和高铁、城际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开地裂缝,对地面沉降也要有相应措施。这就需要近期范围内及时开展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现状调查,查清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分布和发展规律;中长期做好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工作,加强对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生机理、发展趋势研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测精度和预警水平,服务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
能源与矿产资源地质调查,为绿色城市发展提供清洁低碳能源与建筑原材料
雄安新区区内清洁能源除风能和太阳能外,石油、天然气、地热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雄县是华北油田主产区,共有产油井有1000多口,年产原油70万吨、天然气1800万立方米。根据河北省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保定为河北省禁煤区,将在2017年10月底前完成除电煤、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工程,实现保定“县县通气”覆盖率100%。
地热资源是该区重要的清洁能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基础。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浅、储量大、水质优等重要特点,多数地热田已投入开发利用。早在1989年,雄县地热田就被确定为“全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 ,2010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开创的“雄县模式”,通过利用地热资源替代燃煤解决城市供暖问题,缓解清洁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治理大气污染,对我国城市利用地热资源替代燃煤供暖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雄安新区在能源利用规划过程中,要坚持风能、太阳能、石油、天然气、地热等多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形成多能源互补格局。在充分考虑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矿产利用的基础上,要加强前期的能源地质调查工作。一是加强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资源潜力和落实勘查开发靶区;二是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技术标准,进一步开展雄县及周边地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摸清资源家底;三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形成服务发电、居民取暖、旅游、农业等多用途高效综合利用盈利模式,建立全国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雄安新区建设除做实做好以上地质工作外,还需提前规划好大量建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砂石黏土、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来源,既要避免盗采滥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又要保护调结构去产能的成果。经分析,雄安新区建筑砂石料和饰面、建材等原料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一带,而砖瓦粘土分布于河北中东部平原区。其中水泥灰岩150处,年产矿量396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308处,年产矿量1970万吨;建筑用砂21处,年产矿量3960万吨;砖瓦用粘土634处,年产矿量1150万吨;建筑用白云岩367处,年产矿量6550万吨。雄安新区建设,要在充分研究上述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做好建筑材料来源的科学规划,实现有序开发、绿色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立足国际一流的智慧、生态、安全、绿色现代化新区,在建设初期和建设过程中,地质工作不能缺席。除需要更多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雕琢外,更需要充分掌握并合理运用地球科学规律。需要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加快勘查和成果报告的编制进度,充分利用地质工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筑牢雄安新区国家大计的建设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Visit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