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彦
内容提要:
构建统一高效的“大储备”体系,是我国提升储备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保障国家物资储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创新储备管理机制,完善战略储备市场调节机制,更好发挥战略储备稳定市场的功能。
国家物资储备体系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70余年的发展壮大,我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储备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国家储备顶层设计,国家储备基础和实力不断提升,在战略保障、宏观调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国家储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2024年7 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根据《国家物资储备管理规定》,国家储备物资是指“由中央政府储备和掌握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所需的关键性矿产品、原材料、成品油以及具有特殊用途的其他物资”。相应地,国家物资储备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有计划地储备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所需物资。当前,我国重点物资储备情况如下:粮食储备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根据《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报告2023》,我国已建立储备仓库90座,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储备品种增加到108个,更好满足抢险救灾救助需求。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方面,2023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包括标准煤产量48.3 亿吨、原煤产量47.1亿吨、原油产量20902.6万吨。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保障国家物资储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创新储备管理机制, 完善战略储备市场调节机制, 更好发挥战略储备稳定市场的功能,是当前我国物资储备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图为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粮食现代物流中心。 图/ 中新社
发挥国家物资储备“压舱石”和“稳定器” 作用,保障国家安全
(一)构建统一高效的“大储备”体系,提升国家物资储备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提升储备效能,增强国家储备能力和“快速响应”的应急效率,关键是统筹解决好“收得进、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问题。储备物资的生产、收储、轮换、调用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多个储备物资品种及储备运行管理的多种资源。构建统一高效的“大储备”体系,是提升储备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储备物资交易是国家物资储备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应加快构建全国性、综合性的储备物资交易体系,以市场化手段明确储备物资需求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结构以及区域布局; 发挥平台的枢纽功能,将生产、收储、轮换等环节进行有效衔接,畅通储备物资涉及的仓储、运输等整个流程,实现全流程、广覆盖、动态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储备的整体效能。
(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宏观调控有效性
国家物资储备具有平抑价格波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在市场供应难以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时, 可通过储备物资的释放保障生产;当企业生产过剩时,可通过国家收储缓解供需矛盾。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持续高涨时,可通过储备物资的投放稳定价格;反之,当出现某种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时,可加大相关商品储备,防止物价进一步下滑。但是,国家储备物资的采购、轮换、投放不能仅依靠行政手段调控,更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构建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交易体系,势必促进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 相结合,在国家物资储备领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价格发现功能,释放保供稳价的积极信号;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促进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切实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强大宗商品储备和调节能力,维护市场经济健康稳定运行,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三)加快形成储备物资交易的“中国价格”
我国是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国、消费国、进口国,作为国际市场上“产量的制造者” 的同时,也是被动的“价格的接受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往往通过传导效应冲击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给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风险。构建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交易体系,打造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在岸与离岸、境内与境外、线上与线下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国家储备物资交易平台,形成真正的“中国价格”,有助于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供需和价格的影响,并且协力引导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交易的价格更趋合理,增强对外部市场风险的防范能力,更加有效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我国企业更加深度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
图为位于安徽的芜湖港裕溪口港区进行国家储备煤转运作业。 图/ 中新社
(四)推动国家物资储备“平战结合”和“常储常新”, 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在逆全球化回潮和中美贸易摩擦长期持续的大背景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尤其是面临一些“卡脖子”问题,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一定冲击。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物资储备交易体系, 能够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降低对国外资源和市场的依赖,打通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建立动态、有效的应急和战略物资储备清单;实现生产能力储备,有效引导关键材料、高精尖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避免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切实提高战略资源、原材料应急采购效率和“平战结合、常储常新”的轮换水平,快速平滑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确保大宗商品市场的平稳运行,在国家物资储备领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统一高效“大储备”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
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虽然总体态势平稳、局部风险可控,但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突发性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亟须加大国内外风险防范力度。粮食、救灾、应急等战略储备物资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的实物形态,是“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组合的重要工具, 利用实物和其衍生品工具能够有效管理市场预期,抵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此,设立全国性、综合性的储备物资交易平台(以下简称交易平台), 通过储备应急物资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相对安全稳定,是有效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防安全的重要途径。
交易平台建设要符合党中央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物资储存和调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要求,满足“市场化运营+ 国储投放”的双重功能,同时实现“专业运行、精准投放和灵活操作”三个目标,构建辐射全国的应急调运和物流保障网络体系。在现有的国家管控力度高,政策落实力度强,储备和轮换调控模式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为国家构建统一高效的“大储备”体系奠定基础。
(一)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作用
交易平台要以服务国家治理、严格落实政府调控举措为主要任务,遵循“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多元共建”的原则,由政府选择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平台建设,并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交易制度体系,建立全流程闭环的交易管理和服务系统, 完善动态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市场数据采集分析功能,服务政府决策,贯彻国家战略,成为国家“管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市场平台。
(二)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逆周期调控
交易平台要以服务国家实施逆周期调控、有效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建立调控长效机制为主要任务,通过完善交易机制、打造交易服务生态圈、整合和分析数据信息,把目前应急性、集中化、相对单一的调控模式逐步转化为常态化、动态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调控模式,在政府可控可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有机结合、有效互动, 形成合力。
(三)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赋能市场主体交易
交易平台应以整合大数据资源服务政府提高决策效率、提升调控能效为主要任务,通过不断迭代完善信息系统,建立交易平台与其他现货市场及期货市场的数据对接,整合零散的交易数据和价格数据, 同时通过整合物流数据、仓储数据、仓单数据等,逐步建立起全国层面的、能为国家所控和所用的大数据资源,再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形成数据产品,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依据,更为市场主体交易赋能,提高市场流动性,实现精准调控。
(四)坚持“三公”原则,强化交易服务和管理
交易平台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国家平稳、有序、高效、透明地开展储备与调控。交易平台须保持独立性,不参与交易,严格围绕交易组织和管理、交易相关物流、仓储、金融等服务资源整合以及各类市场数据信息采集、治理、研究和分析等领域做好服务、支撑和保障工作,并且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协同政府加强监管。
(五)构建服务主体定位清晰、储备品种分类完善的多元化互补体系
交易平台将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定位区分, 分类进行信息管理,建设针对不同主体的服务功能,保障应对常态化流转及逆周期调控的市场需求。建立商业储备、社会责任储备、政府储备并举的物资交易制度,加快构建长效高效应急机制,通过多种储备方式相结合发挥调控市场平衡的功能。
推动战略和应急国储体系高效运行的路径建议
建议采用“央地联动,政企合作”的新模式共建全国性储备物资交易平台。交易平台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储用结合,保障产业链稳定”功能,在“调、储、供、运”核心环节整合国储资源。例如, 明确“品量构”、衔接“采购销”、畅通“储和运”,进而不断丰富储备物资品种;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安全、有序、高效的储备物资轮换机制,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完善交易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为中央及地方的物资储备、轮换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要素资源市场化流转提供集成化服务。以“收得进、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为实施路径,规范储备及轮换运作,将生产、收储、轮换等环节有效衔接,畅通储备物资涉及的仓储、运输等整个流程,加快提升国家储备的综合效能。
(一)构建全面服务国家储备与调控的交易基础设施
交易平台可采用要素资源“一网交易”模式,结合国家储备及调控工作的特点,依托不断完善的新一代信息系统, 把采购收储、物流运输、仓储管理、轮换调控各个环节打通,实现实时、多维、全面的动态监管。同时,交易平台可与成熟的现货交易平台和期货市场联通,引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逐步丰富储备品种和储备轮换方式,不断建设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从而构建以服务国家储备与调控举措为主,兼顾推动商品现货交易公平、高效流转的交易市场。
(二)优化服务国家储备与调控规范运行的市场机制
构建具备公开市场优势, 且能够服务国家储备与调控规范运行的市场机制。交易平台可借鉴产权交易市场服务国有资产流转的经验,通过优化市场机制服务国家储备和调控常态化、动态化。通过交易平台的运营机制、信息技术手段与合格市场主体相连,由合格的市场主体落实国家调控的需要。
(三)完善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的市场服务功能
交易平台可根据国家储备需求加强对相关储备品种的现货市场资源整合,依托互联网实现线上信息集散并发展全国范围的战略合作伙伴,整合线下配套服务资源,针对产业痛点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将商品现货流通和要素资源整合相结合,为交易主体降成本、提效率提供集成化服务,以平台的发展推动现货贸易发展。结合储备物资交易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形成数字化线上管理,进一步提升国储物资交易、服务的效率、深度、广度。目前, 国内公共资源“一网交易”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的交易管理服务功能包括:全角色管理工作台,交易配套服务,智能化的大数据监管服务,资金结算管理服务,物资交易后续物流、库存跟踪服务,电子档案管理服务等。在上述功能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开发货物交易管理规范、物流供应链信息发布对接、过剩储能信息对接、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对接等功能,形成交易平台覆盖全产业链的交易管理服务体系。
(四)提升数字化集成与分析的市场运行水平
常态化的国家储备与调控举措将通过合格的市场主体(包括众多提供国家战略服务的央地国企)来落实,是融合在产业链中的一环。交易平台可依托信息系统强化对产业链、各类成熟现货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的交易数据的跟踪和集成,与交易链条上的交易管理和物流仓储数据整合,研发数据服务产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可视化服务政府决策,为市场交易主体释放调控信号。引导市场形成理性预期,增强交易平台在国内大宗物资市场的定价权,并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创新推动期现联动的市场交易模式
探索期现价格联动、仓储管理联动、海关政策和交易服务联动。储备物资交易平台通过与期货交割仓库和海关监管的保税仓紧密联动,加强信息化管理,在全国首个仓单登记系统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仓单信息统一登记系统,加大期现联动和物资流动数据整合力度。同时,引入和整合物流、仓储、金融、法律、咨询、技术等服务资源, 提供集成化全流程服务,降低交易成本。交易平台将通过交易机制创新,把现货贸易与中远期交易相结合。比如,针对粮食、能源等交易品种,可提升现货贸易资源聚集度,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打通与期货市场的链接,通过探索期货定价下的现货交易模式,引导市场主体把基差点价交易与现货贸易中的撮合、竞价等交易方式相结合,实现期现联动。
(六)在交易平台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防范系统性风险
对于我国对外依存度高的相关商品,需要通过梳理和制定相关产品清单目录,并指定市场一级交易商进行日常市场化采购,即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手段确保这些产品上线交易, 形成常态化的市场交易,并推动相关企业形成一定的储备, 进而把国家的战略需求融入到企业的常规交易活动中。科学设置价格波动区间,确保市场平稳运行。为了控制风险和减少市场波动,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支撑下,为不同种类大宗商品的价格设定合理波动区间,一旦价格触及甚至严重偏离价格警戒线,可以国储名义,通过与市场对手方的买卖来投放或采购相关商品,平滑短期的市场波动,稳定市场主体预期,防范系统性风险。
(七)拓展市场交易品种,丰富招标方式
在粮食、能源等资源基础上,逐步丰富在交易平台交易的现货大宗商品的交易品种,进一步涵盖有色金属、稀有贵金属、稀土和橡胶等,确保能够通过交易平台更广泛地实现对现货大宗商品的调控范围,对市场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价格招标以现货大宗商品的价格为标的,旨在发现市场的实际价格水平以及市场主体对价格的预期;数量招标是在事先确定价格的基础上,以数量为标的进行招标, 旨在引导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在平时采购交易或轮换交易中,按照国家的收储及轮换计划,还可以与大宗商品头部企业开展合作进行长单操作,与头部企业的年度采购、生产计划或使用、销售计划相融合,规划好适度交货期和轮换期,起到长期保稳的调节作用。
(八)汇聚高水平研究人才队伍,提升专业市场分析能力
组建以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分析为核心的研究中心,汇聚高水平的研究人才队伍,从全球政治经济、金融市场等宏观视角入手,以市场数据采集、建模和分析为基础,增强对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的分析研判和预测能力,形成市场走势研判、价格指数和预警体系等高质量的综合研究能力,服务国家物资储备决策。
作者为上海交易集团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
Visits: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