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蒋 莹
内容提要: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智慧社会建设和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丰富老年生活创造了不少新的机遇。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老年人尽享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防止网络带来的各类诈骗风险。以数字技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帮助老年人学习互联网使用技能,融入数字社会。
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就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这是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
当前,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新发展格局之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也催生了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当“老龄化”遇见“数字化”,给人口老龄化应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慢人群”享受“快时代”的便利;如何丰富为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触网”,尽享数字便利
“小度小度,请打开音乐。”话音刚落,收音机大小的播放器就应声启动,开始了音乐播放。“小度小度,请加大音量。”音乐播放声也随之加大……这是在北京生活的李女士为退休的父母配备的“玩具”,让他们“潮”起来,尽享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与欢乐。
据民政部发布的《2022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 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1月6日发布的“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结果显示,结合全国5231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老年人过去几年“触网”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各地健康码、电子支付等生活必备工具的推出,加速了互联网在老年人中的普及。
“互联网基础性功能在老年人中已基本普及,但进阶性功能渗透程度较低;超过80% 的老年人报告在使用互联网时遇到过障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认为,“虽然老年人‘触网’速度快,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但是老年人‘数字鸿沟’依然持续存在,数字融入水平需要继续提升”。
第一,互联网在老年人群体快速渗透,老年人加速融入网络社会数字生活,即时通信、休闲娱乐、网络支付等基础性互联网功能已经全面嵌入生活。绝大部分(97.9%)的老年人都使用语音、文字或视频聊天的通信功能,分别有88.1%和85.8%的老年人使用网络视频和网络支付功能。同时,互联网也成为老年人了解世界、实现社会连接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听读新闻以及教育性质的文章、搜索信息和资料、网络购物、听音乐以及听读娱乐性质文章的老年人比例均超过50%。但是,互联网的一些进阶性功能在中老年人中渗透程度较低,比如点外卖、交通出行、健康管理、投资理财、学习工作等功能的使用比例均在三成左右或更低。网络医疗使用比例也相对偏低,网上预约挂号不到四分之一,线上购药或开处方不到10%。
“总的来看,老年人在互联网功能使用上正向青年群体看齐,互联网使用广度不断拓展,互联网体验也更加立体多元。” 靳永爱说。
第二,当前约有82.9% 的老年人存在互联网使用障碍。城乡差异、性别差异较小,但年龄差异明显,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群体中报告有互联网使用障碍的比例更高(8 7 . 9 %)。“担心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 (4 4 . 7 %)、“设备/网页的字太小”(36.9%)、“不知道如何使用上网设备或设备上的软件应用”(33.2%)以及“不能判断信息的真假” (31.7%)是目前老年群体报告使用互联网的几个主要困难。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网络接入已经不构成互联网使用的主要问题,仅有6.7%和11.8% 的老年人反映“缺少上网设备”以及“难以负担每月上网支出”。但是,仍有26.7%的老年人报告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存在“网络不好、信号不佳”的问题,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持续推进。此外, 有19.6%的老年人“找不到想要的信息”。
“推进数字适老化、创造年龄友好型互联网络环境是破解中老年人数字困境的重要方向。”靳永爱说。
对于我国老年人网络使用现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认为,“相较于青年群体,老年群体使用网络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网络普及率约为54.4%, 远低于平均水平。
翟振武介绍,2022年相关的调查也显示,超过一半的老年网民会使用互联网搜索信息和资料,也有一定比例的老年网民会使用网络购物,点外卖,预约网约车,在线购买车票、机票、订酒店等服务,但仍有很多老人存在一项或多项技能的缺失,甚至有7.1%的老人以上功能均不会。
“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覆盖率和使用水平仍需提升。” 翟振武指出,老年人喜欢使用网络恰好说明其享受到了数字时代的“红利”,当前需要引导帮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
“我国主要的网络接入方式是智能手机(99.8%),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满足。” 翟振武为此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专门化生产适应老年人的手机, 普及老年人手机使用。目前市面上的“老年机”主要是非智能机,功能主要是接打电话; 智能机价格较高,抑制老年人购买意愿。老年人使用子女淘汰的智能机时往往感到屏幕小、字体小、声音小,不适应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建议调查老年人需求,推动生产专门化的老年设备。
二是进行软件适老化改造,将是否“适老”上升为强制性标准。手机适老化入口不统一、难找到;适老化软件在功能布局、排布设计方面没有本质变化,软件功能仍然繁杂。建议设立“软件适老化” 审查标准,参照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让适老化改造成为软件的设计规范之一。
“赋能”,防范风险应对挑战
“手机字体太小了,就是戴上老花镜都看不清。现在有的地方看病必须提前在线上预约,对老年人来说操作不便,老年人总是不知道该点哪里。还有的页面点完就出现了乱七八糟的广告信息等,我家邻居的老年人就有轻信理财投资信息被骗20万的惨痛经历”……这些问题让像江苏连云港陈启发父母一样退休生活的老年人很是“头疼”。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智慧社会建设和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丰富老年生活创造了不少新的机遇。”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说。
他建议,首先,以数字技术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水平。第一,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面对人口老龄化持续快速推进的发展前景,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老龄社会治理能力,有力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第二,推进老龄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构建高效采集、汇总和联通的老龄信息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及时明晰老年人特征和需求的变化。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多部门信息联动和共享,打通政务信息孤岛,打破碎片化治理的局面。
其次,以数字技术挖掘银发经济潜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第一,挖掘银发经济潜力。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孕育了巨大的银发消费市场,预计到2050年,中国银发经济总体规模将达到5.24万亿元,而“互联网+”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与老年教育相结合的线上教育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建立线上线下相对接的老年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通过数字技术匹配就业需求和岗位信息,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
最后,以数字技术助力家庭智慧养老。第一,“互联网+”为居家养老服务带来新机遇。“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增强资源配置整合力度,实现服务供需精准匹配, 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并通过设置评价反馈渠道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的闭环, 提升服务质量。第二,用智慧养老产品助力健康养老。家庭能够利用各类智能家居产品、智能手机应用产品、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延缓其机能衰退,提升其生活品质,实现健康养老。
“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 45%的老年人在调查问卷中表示曾经遭遇过网络诈骗,这一比例令人担忧。具体而言,其中表示“经常遇到”或者“有时遇到”的占受访者的15%左右,而有31%的受访者表示“偶尔遇到过网络诈骗”,有12%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是否遇到过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对老年群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和财产安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王东晖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在退休后依赖固定的养老金或储蓄生活,任何财务损失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巨大困扰。即使没有直接的经济损失,老年人在经历诈骗后也可能出现心理上的伤害和信任危机。
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 老年人尽享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但要防止网络带来的各类诈骗风险。王东晖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第一,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政府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加强对老年人的网络安全宣传和教育。互联网企业在保护用户信息方面要更加严格,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加密用户数据,确保其隐私安全。同时,互联网企业需要主动发现和封堵可疑链接、应用程序和广告,以减少老年人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此外,互联网企业可以合作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帮助用户提高警惕意识和识别网络诈骗的能力。
第二,个人用户需要提高警惕,增强网络安全知识, 并采取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定期更新密码、不随意透露验证码、避免点击可疑链接等。同时,老年人还可以寻求亲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此外,社会组织、媒体和学校也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提供网络安全咨询服务; 媒体可以加强对网络诈骗案例的报道,提高老年人的警觉性。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应对和减少中老年人遭遇网络诈骗所带来的损失和风险。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和财产安全,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可信赖的网络环境。
“学习”,跨越数字鸿沟
《自媒体作品吸引人起好标题很重要》《设计一个好封面,提升作品播放量》《老年群体怎样开直播》……全国老年大学先进个人,北京东方老年研修学院院长、研究员杨文霞结合自己的经历,聚焦自媒体写作与短视频创作,通过“面对面”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为全国老年人进行短视频教学,受到很多老年朋友的关注和喜欢。
老年人怎样才能拥有独立幸福的晚年生活?杨文霞认为,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经济保障、医疗保障,这些是养老最基本的保障需求。但是随着生活水平和养老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不满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开始渴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进入数字时代,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怎么办?在杨文霞看来,老年教育一定不能只是学校教育,也不能只是学习知识。应该通过为数字化赋能,形成品牌化发展,让他们掌握方方面面的本领,走出家庭,融入时代,融进社会,用更丰富的形式和途径,积极参与其中。
杜鹏认为,老年人再教育的过程,得益于“老龄化”与“数字化”的融合。
第一,数字时代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条件发生改变。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大量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互联网技术经验和获取的最一致的全球预测因子。相比于当前处于老年阶段的人口,未来相继步入老年期的“新一代”老年人口将有着越来越高的受教育程度,其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重将大幅提升。得益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一代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也将有所提高。老年人口的队列更替将助推互联网的使用。在生命历程早期的数字技术接触差异是造成老年“数字鸿沟” 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现在的中青年“数字原住民”将来步入老年阶段,老年互联网使用者也会持续增加。
第二,以数字技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一方面,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通过开发健康教育知识学习课程、保健训练课程、认知能力改善课程等,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的健康保健知识。另一方面,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互联网为老年人搭建了融入数字社会的桥梁, 提供了开放的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渠道,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靳永爱认为,总的来看, 推进数字适老化、创造年龄友好型互联网络环境是解决中老年人数字困境的重要方向。此外,学习互联网使用方法的途径有限也应引起重视。
调查显示,分别有81.6% 和80.2%的老年人主要通过自己摸索和家人帮助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其中,女性和7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群体更加依赖家人帮助。可见,除了老年人自主学习以外,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应对“数字鸿沟”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 有38.6%的老年人从“亲戚/朋友/邻居”处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仅有8.6%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培训活动来学习互联网使用技能。这也说明,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存在一定缺位,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帮助老年人学习互联网使用技能以及融入数字社会,是“智慧助老”的突破口。
针对老年人依托教育学习跨越“数字鸿沟”的问题,翟振武建议,开展大范围的“数字扫盲”活动。可以依托已有资源组织“数字扫盲”培训班,教授老年人使用通用手机软件等。
杨文霞说,新时代的老年人要做到“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就离不开终身学习,给老年群体创造绽放光华的丰富平台,为他们赋能,激活身上的能量,形成更大的能量圈,让他们夕阳仍烂漫。
Visits: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