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0

向爱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内在要求。

深刻认识现代化先发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演化的、世界性的过程,一个国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交通运输系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

世界交通史表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实现交通运输系统资源要素最优配置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由交通运输的系统特性和经济社会属性决定的,也是世界各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演进的基本逻辑。

回顾现代文明发展历史, 美国、英国、日本等现代化先发国家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三个共同特征。

一是建设过程伴随长周期工业化进程。现代化先发国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形成基本是在水运、铁路、公路、民航等现代交通方式相继成熟发展和顺利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实现的。

二是政府重视交通技术的能动作用。各国政府都强调要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推动基础设施、交通装备等硬件和运输服务、信息管理等软件在物理和逻辑上相互衔接和一体化发展。

三是政策引导交通运输体系向低碳绿色发展。成熟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重视资源综合开发和节能减排。譬如,美国国会1991年通过的《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法案》提出要发展经济高效、环境友善的国家综合运输系统;日本2 0 0 8 年制定实施的《国土形成计划》强调国家综合运输系统要支撑低碳社会发展。

准确把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中国特色

由于历史、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等不同,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始终坚持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我国综合运输实践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计划经济时期的“按比例协调发展”,其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始于西方兴于中国的技术经济学。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我国综合运输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理论雏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线,综合应用一般经济学、现代系统科学和交通运输工程理论,逐步建立起了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撑交通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理论。

(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制胜法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 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 力同心,取长补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集中资源力量, 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交通运输发展最突出、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重大问题,顺利完成了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有力促进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最本质特征,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交通为底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国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也强调“以人为本”和满足人的出行需求,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这与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本质区别。

(三)尊重国情规律,深入推进交通先行,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为世界工业大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显著的经济特征之一。面对约占全球1 / 5 的巨大人口规模和快速追赶发达国家进程中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客货运输需求等剧烈变化,我国深入推进交通先行,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始终坚持把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领域,主动适应人口持续增长和大规模空间集聚流动以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交通运输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建设高质量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四)胸怀天下,创造性提出促进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交通是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创造性提出了促进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侧重交通但不拘泥于交通,强调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开放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着力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交通天下,围绕共建“ 一带一路”推进全球互联互通,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坚持共同发展,在为全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助力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坚持生态优先,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坚决不走现代化先发国家“黑色发展”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互利共赢,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交通运输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与世界各国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新型可持续交通体系。

新时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议

进入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从科学技术层面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更需要从“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加快构建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统领,以人民交通、智慧交通和可持续交通为发展支柱,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符合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思路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运输业。此后,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十二五”之后称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主旋律。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 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 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202111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 提出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总目标,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要求交通运输发展要顺应时代、符合国情、彰显特色。建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中对其概念内涵、思路路径、目标任务等内容进行统筹考虑。

(二)深化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理论研究

当前,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理论方法上仍然存在认识模糊、知识碎片化、创新性不足等短板。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亟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石,以新一代科学技术革命为动力,以交通运输系统科学、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理论创新为支撑的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理论。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和行业智库联盟作用,在深化交通运输应用研究基础上,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理论研究,重点聚焦交通运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体制机制改革与现代治理、交通运输系统科学理论创新等重大问题研究。

(三)建设人民交通、智慧交通、可持续交通三大支柱

新时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着力建设人民交通、智慧交通和可持续交通三大发展支柱。人民交通是发展的宗旨和切入点、落脚点,智慧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和技术手段,可持续交通是发展的重点和目标方向。

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兼顾效率与公平,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人民交通体系,让现代化高品质的交通运输服务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增强交通运输系统的集成同构和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能和全网络、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质量水平。

三是要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建立开放包容、美丽和平的全球可持续交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支撑引领作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强化交通运输区域均衡和代际公平,助力全球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纽带。新时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要持续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交通有效投资,优化网络空间布局, 补齐交通设施短板,强化方式间、区域间一体衔接,提升交通运输系统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

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交通运输生产消费,培育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链新优势,推动交通运输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持续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交通运输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交通运输系统韧性和战略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治理体系。

要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内国际交通互联互通为支撑,建设面向全球的具有超大规模优势的统一大市场,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集聚,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进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发展, 提高国际运输应急处突能力,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