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续消费和环保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电子竞技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体育的面貌。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疫情后恢复和增长的关键策略。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支付方式。
  • 在线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日常生活。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引起了全球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随着5G网络的推广,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运动正在加速,为控制疫情带来希望。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新基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问题与建议

    新基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问题与建议

    0

    高笑歌 罗建章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 两新一重”建设以来,中国的5G技术、高铁城轨及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基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国在数据产业及创新基础设施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而更不容忽视的是新基建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及不同步的现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并部署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新基建项目迅速向“三农”领域延伸,其中最典型的是数字乡村建设。

    从现状来看,新基建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关联最大、对工业制造业依赖最强,而对基础产业的辐射作用有待增强。这表明,要实现以新基建助力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明晰新基建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找准问题短板并寻求对策。

    新基建在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

    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从广义上看,新基建是互联网时代与传统基础设施有别的数字化公共设施;从狭义上讲,新基建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愈发成熟和万物互联思维的背景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中的载体或系统。由此,本文将“三农”领域中的新基建定义为,通过新型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和农民数字化能力的公共基础设施。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领域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应用场景,新基建也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赋能,传统基建有了新的拓展,新基建也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在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由“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不仅是全国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路径,而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在此过程中, 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提升农业农村的数字化程度,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优化调整资源要素、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对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将起到有力的支撑。

    1.新基建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兴,则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必然要做好产业的选择与建设,提升产业的效率与水平。新基建在促进产业价值增值、疏通产业融合中的梗阻及引导乡村一二三产业有序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过程看,新基建通过价值增值、劳动力配置及农业产品商品化三大途径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一是新基建提升传统基建的边际价值,使农业产业在原始生产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加持,更好地整合生产资源和技术能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更加高效化和精准化;二是新基建解放了农村劳动力,通过资源整合、精准生产、信息汇总、商业发布等功能,使农村劳动力从繁杂的重复劳动和可被机器替代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投身于其他产业领域;三是新基建增强了农村商业化能力,灵活运用农村现有资源禀赋,助力农产品和农村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历史资源等实现由产品、资源到商品的“ 惊险一跃”,并衍生出新业态和多元联动的网络结构,从而强化农村的产业能力。

    从效果看,新基建助力产业兴旺的成效显著。一方面, 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了信息融通的协同作用,产生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有利于城乡壁垒的打通。

    2 .新基建促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方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深刻体现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基建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引导乡村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宜居。

    首先,新基建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从信息化、无纸化和智能化的新生产过程,到网络化、集成化和联动化的新治理形式,新基建的参与大大削减了各类资源的使用,尤其是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其次,新基建的数字化特点降低了交易成本。新基建通过数字化建设打破了信息壁垒,联结起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孤岛”,提升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也因此会带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最后,新基建还可促进社会的绿色创新。新基建给乡村数字化升级带来降低能耗和绿色创新的“双重外部性”,寻求更高效、更生态的生产生活形态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追求的目标,生态振兴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3 .新基建促进文化传播, 实现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农民群体伴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形成的科学、文明的社会风气。乡风文明本身就是农民与新基建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果之一。

    伴随新基建而来的互联网技术普及与广泛应用,带来了科学文化与乡土文化的交融传播。一方面,新基建拓宽了农民的文化资源获取渠道,更多元的先进文化通过文字、图片、影音及短视频等形式,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新基建为乡村在地化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平台,使得城里人能够通过短视频和虚拟现实的方式,无接触地实时体验乡村文化。

    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新基建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从“走出去”的角度,数字化的新基建让农民更多地了解了外界,引导农民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走出自己有限的生活圈,调动了农民参与各类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从“引进来”的角度,新基建带来了更多的业态形式和工作机会,农民可更好地拓展自我、充实自我,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4 .新基建促进数智治理, 实现治理有效

    乡村新基建通过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新基建提升数字化水平促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大数据、人工智能、“ 互联网+”等功能特点为代表的新基建是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新基建的发展可使得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短板”被及时发现,粗放式的政策执行变得精细有效,而且信息和数据服务还可以帮助管理者找到社会治理规律,以更好地服务大众。

    新基建有助于完善乡村基层党群组织管理。我国各级党组织均建立了“ 数字党建”平台,新基建的发展将使得乡村中的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管理、党务实施、党宣推广方面有着质的提升,发挥更强大的号召力和引导力。此外,在村“两委”的统筹管理过程中,新基建也会通过数字平台的打造使信息公开、纠纷调解、投票表决等功能更加便利化、公开化,促进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来,形成德治、法治、自治“三治结合”的良性治理格局,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5 .新基建推动城乡融合, 促进生活富裕

    新基建在推动城乡融合, 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基建吸引更多投资关注农村热土。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是外部投资是否愿意注入的关键。

    乡村新基建的优化将更有利于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外来企业的发展,因此, 做好乡村中的新基建将会直接影响到外部投资的引入。而外部投资将给农民群体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及分红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活富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新基建是调动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新基建以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赋能农村的产业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机会、减轻了劳动负担、扩展了工作路径,农民有了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创收,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其他配套设施和社会保障能力也会有所带动,从而进一实现良性循环。

    乡村新基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基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诸多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乡村新基建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数字鸿沟、人才匮乏、联动不足及资金缺位等。

    1.数字鸿沟问题不容忽视

    能否弥合数字鸿沟,决定了新基建能否发挥出数字普惠效应。我国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薄弱,数据采集能力和智能化意识滞后,尤其是在物联网、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此外,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信号微弱、带宽受限、网络不稳等情况,极大地降低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社会事务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将会使农民失去很多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

    在应用层面上,数字鸿沟影响着新基建在农村地区的功效。由于新基建的落后,使得大部分农村地区难以建立起符合数据分析要求的数据采集、处理、可视化等系列操作条件,因此,会进一步导致数字化软件的应用不充分,互联网所能够达成的现实功能大打折扣,难以联系起城乡之间和乡村内部的“ 数字孤岛”。此外,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各方数据资源难以贯通,条块分割的数字结构更加深化,新基建或将流于表面,不但难以实现本来目的, 而且可能加重乡村负担。

    2 . 数字人才匮乏问题需要重视

    数字基建为人服务,更靠人才维系。在“三农”领域当中,人才不足的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在新基建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 这一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科研人员匮乏。由于我国数字化硬软件基础较弱,仍存在一些“ 卡脖子”的瓶颈,且科研考核标准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新基建无法达到因地制宜、符合乡情的效果。二是技术人员匮乏。新基建在乡村铺开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参与推广和落实的人员对信息技术、数字化设备熟悉,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懂得电子商务、风险防范、网络法律法规等具体事务,以及真正了解农业、懂得乡村发展现实。但当前我国基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三是综合性人才匮乏。一方面,乡村新基建的落地要求农民群体能够理解其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乡村新基建要争取上级部门和多元主体的支持。因此,在该过程中,新基建需要综合性人才,真正发挥多能兼备、上通下达的作用,并以此为原点发挥辐射功能,带动农民数字能力的提升,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新基建当中,为数字乡村建设打牢基础。

    3 .数字联动不足问题需要正视

    联而不动、联而不通,这是新基建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正视的难题。数字乡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而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相互联系,又是一个路径多元的过程。强化新基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度, 就是要带动多元主体的相互联系,即农民与农民间、农户与农户间、农村干群之间以及基层社会各类组织之间的联动能力。但是,当前新基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联动不足的问题较突出,多部门、多主体之间尚未能形成有效的数字化协作体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首先,各类主体对于新基建的认识不同、考量不同,因而导致其利益的实现也有较大差异,难以形成发展数字乡村的合力,新基建在乡村中的推进也会受到限制。其次,各类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机构。最后, 新基建引导多方联动的反馈机制不足,在新基建的实践和使用过程中,各主体限于领域、习惯、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的不同,难以形成有效的使用反馈。当新基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高效、准确地获取问题发生的点位与根源, 这不仅使新基建自身变得僵化,也进一步造成了新基建在多主体之间联动不足的现象。

    4 .新基建投入不足问题需要审视

    在当前背景下,如何使得乡村新基建顺利推行,既能满足农村地区的新基建要求,又能保证投资方能够收获一定的回报,且双方在投融资过程中不产生新的债务负担,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若新基建单纯以政府为主体在农村领域进行投资,不但不利于其建设的持续性,而且对于扶持商业企业成为投资主体、推动新基建参与到市场中也有不利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新基建的进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另一方面, 提升乡村新基建融资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使新基建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推进乡村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1.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领域,新基建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发挥其普惠性和保障性功能,需要政府力量的参与才能实现资源集聚、形成合力, 这一点在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政府在进行新基建的顶层设计时,应重视乡村的发展,为激活乡村生产要素、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提前做好规划。对于乡村振兴中的新基建,政府应注重与当地发展实际相结合,探明市场需求,把握好当地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情况,使新基建能与乡村实际需要相匹配,发挥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作用。既不能落后于社会发展步伐,也不能过于超前,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推广。

    2 .广纳贤才,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一是要拓宽人才下乡的路径,通过返乡建设、“新村民” 吸纳、产业补贴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招贤纳士,鼓励各方高技术人才参与到乡村新基建当中;二是要做好发展规划,通过建设数字乡村、智能乡村来为新基建人才提供平台,鼓励有远期目标的能人回归乡村, 并分批次、有目的、多形式地向乡村地区派遣技术人员,以促进乡村新基建发展;三是要争取人才共建,除自身吸引外,农村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过程中还可协同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等单位, 通过合作办学、实践基地、样本试点等多种形式带动先进人才加入到乡村新基建中。

    政府还应帮助农民提升数字素养。面对新基建的铺开和普及,通过国家科普体系开展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案例推广,让大家了解新基建是什么、新基建好在哪、怎样用好新基建,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新基建的积极性。此外,还应注重农民群体的教育和培训,通过讲座、影视片放映等形式提升农民参与新基建的能力。

    3 . 促进多方联动,扩展主体边界

    打破乡村新基建的局限性,让新基建的公共价值更加凸显。首先,让“去中心化”理念深入乡村,让强制的使用变为主动的探寻,使万物互联的思维被广泛接受,使农村居民和各主体之间更加信任、联系逐步增多。

    通过扩展主体边界的形式带动新基建更好地应用。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新基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解决了信息壁垒的问题,可鼓励各主体在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新社会形态时多元联动,真正实现数字时代带来的扁平化和一体化效果。新基建具有直接关联、信息互通的特点,这也为各主体拓展自己的边界提供了条件。

    4 .完善配套设施,丰富融资渠道

    政府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为新基建做好配套设施与配套政策的准备,完善机制保障,减少企业投资风险。对于其他方面的投融资,政府也可通过加强政策帮扶、降低准入门槛、争取配套资金等形式丰富注资渠道。具体来说, 可采取向上级部门争取提升专项债额度、获取新基建专项建设资金、提供新基建专项低息贷款等措施,也可为新基建企业进行减税降费、抵押补充等,从而减少企业在乡村新基建过程中的投资压力。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2 1 X NH123)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循数善治:科普下乡如何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项目编号: KXYJS202203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Visits: 30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