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紧迫问题。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气候变化问题促使全球采取更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 社交媒体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 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教育公平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学习正在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 社交媒体对政治选举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减排承诺。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手术和智能诊断,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
  • 精耕细作,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国 —专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春华

    精耕细作,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国 —专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春华

    0

    本刊记者 蒋 莹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 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值此,《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记者专访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春华, 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农业强国,筑牢国家安全发展根基

    中国发展观察:“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应当如何理解其中的内涵?

    杨春华:强国必先强农, 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全局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第一,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明显短板弱项,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支撑,注入更足的成色。

    第二, 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今后在农产品保供方面, 既要保数量, 又要保多样、保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第三,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 生产发展方式亟需转型,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第四, 这是夯实国家安全基础的根本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决定粮食安全、关系生命安全、关乎生存安全,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事关国家安全基本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国家安全基础就会更加稳固。

    农业强国,体现一般规律、突出中国特色

    中国发展观察: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这个“ 强” 体现在何处?如何做好“特色”文章?

    杨春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同样,在年终岁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又作了战略部署。我认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势在必行。

    如何建设农业强国?我认为,要既有世界农业强国建设的一般特征,又突出中国特色。

    第一,世界农业强国建设的一般特征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强”。

    一是供给保障强。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态势。始终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

    二是科技装备强。建设农业强国最根本的动力要靠科技。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努力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三是产业韧性强。这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通过延长、壮大农业产业链,逐步提升农业价值链。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生态是农村的本底。缓解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是国际竞争力强。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产品定价权、规则话语权和资源掌控权等。

    第二,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立足我国国情, 坚持中国道路, 体现中国特色, 符合中国实际, 不能简单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

    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通过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目前全国的粮食消费量已经超过16500亿斤,对比全国粮食供求情况, 我国粮食实现“基本自给”的目标,也即国内生产粮食满足国内需要的95%以上,面对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农产品需求,决定我国不可能指望国际市场来解决吃饭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

    二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大量实践证明,农村改革的这一重大制度成果,契合农业生产特点, 体现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独特的优越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保护传承农耕文明。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蕴含着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独特精神力量。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必须汲取中华农耕文明智慧,并在实践中保护传承农耕文明。

    四是坚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小农户收入水平低。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必须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创新农业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农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推动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中国发展观察:“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请问实现“农业强国”有哪些举措?其中,如何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

    杨春华:农业强国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 决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这既事关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长远目标,又在当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尽快补上农业强国建设短板弱项,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推动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第一,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牢牢守住1 8 亿亩耕地红线,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两个积极性。树立大食物观,统筹利用国土资源,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优化农产品储备和市场调控政策,有效提升收储调控能力。

    第二,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坚持立农为农,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让农民在农业产业链延长、农村产业群集聚过程中实现增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具有当地资源优势的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向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环节延伸,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第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业资源禀赋和人地关系格局决定了大国小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带动2亿多小农户实现现代化转型,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合作社为中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联农带农实现强农富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小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第四, 全面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加快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着力推进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坚持种业自主可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展育种创新攻关,加强种业基地建设,强化种业市场监管。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加强农机装备薄弱环节研发,推进大马力机械、适用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的研发应用,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因地制宜发展“ 三化” ( 集约化、工厂化、智能化) 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田园和智慧农场。

    第五,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要继续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 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 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 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 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完善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政策。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第六,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加强农村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农村居民和城镇职工在基本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使农村逐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Visits: 33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