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出版社“现代化新征程丛书”出版发行 探寻高质量发展之道

0

本刊记者 杜悦英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中国发展出版社策划组织出版“ 现代化新征程丛书”,并于225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代化新征程丛书”总主编隆国强为丛书面世揭幕并讲话。

该丛书由中国发展出版社组织12家智库和机构共同编写完成,按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内容涵盖前沿产业、营商环境、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四大领域,首期推出图书10余种,主题包括未来产业、新金融、服务型制造、氢能产业、元宇宙、扎根实体经济、制造新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未来社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基建等,丛书编委会还根据前期调研撰写了“ 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本次发布会上有6种图书与读者见面。

发布会上,来自产学研各界的近二十位丛书作者代表及专家学者发言,介绍丛书主要内容及观点,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智库出版创新等议题展开多维度、深层次探讨。

探索智库出版创新,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全方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隆国强在讲话中表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走好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不仅将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而且将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提供新道路。他进一步强调,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条件来科学谋划发展道路;二是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 三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四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

隆国强说,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谋划了未来五年和更长时期的战略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指南。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我们编写出版“现代化新征程丛书”,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研判发展趋势,更具前瞻性地把握发展机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贡献。他具体谈了五点看法:一是丛书是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切实举措;二是丛书具有鲜明的特点,秉持政治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导向,为走好现代化新征程提出管用的建议;三是丛书是多家智库通力合作的成果;四是丛书是智库型出版新路的一次探索;五是丛书是打造出版精品的一次尝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人事局)主任(局长)、丛书副总主编张辉在讲话中强调, 积极发现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持续做好“现代化新征程丛书”编辑出版工作,并提出四点看法建议。一是发现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对一个方面的事业进行引导示范和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突出作用。二是发现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要注重典型性、示范性和结构性。三是把握好发现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的时间节点,希望丛书能够伴随现代化强国建设全程, 不断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四是希望中国发展出版社积极探索自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路径,不妨把自己作为出版行业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场景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出版行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谈到, 与其他一些同类图书相比,“现代化新征程丛书” 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命题研究更加深化、细化、具体化,不仅从宏观层面,而且从中观和微观层面阐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既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当下的实践, 也前瞻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未来的胜景。

党建读物出版社原总编辑尹洪亮认为,丛书将高端智库最新成果与国家发展进程有机结合,推进前沿性探索、实用性借鉴、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丛书实现了智库出版的实践创新,凸显了国家高端智库对重大理论问题、前沿态势的不断探索, 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丛书执行主编王忠宏表示,将以“现代化新征程丛书”的出版为契机,继续汇聚众智、凝聚共识、总结经验、指导实践, 努力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管理层提供一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了的高质量发展指南, 践行“智库引领、出版引路、路径引导”的服务理念。同时, 依托国家高端智库优势,探索主题出版特色和路径, 持续做好丛书各项工作, 并力争将丛书打造成出版精品,为高端智库成果的社会化、国际化传播作出更大贡献。

系统构建“ 四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模式

“现代化新征程丛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直面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借鉴国际国内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系统地构建了前沿产业、商业环境、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发布会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袁东明,中国发展出版社总编辑梁仰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李晓华,工业和信息化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院长刘尚文,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汤滔等作为丛书作者代表,分别介绍了“现代化新征程丛书”首批部分图书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薛澜介绍, 《未来社区》 一书探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社区如何更好地发挥链接社群和社会的中间作用。在今天的环境下, 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也为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场景。这本书的内容除了理论探讨, 还纳入了丰富的案例。这些案例特色鲜明, 内容各异,让我们看到未来社区发展的各种形态和路径。我们可以期待,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未来社区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袁东明表示,一流营商环境就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沃土。优化营商环境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便利性, 二是公平性, 三是创新性。《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一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成效与经验,并立足新发展阶段, 从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健全公平竞争基础制度、 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等维度提出相关建议,力求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梁仰椿介绍,《新金融: 国有大型银行新金融实践与探索》一书聚焦中国建设银行的新金融探索实践,尝试梳理新金融的内涵、逻辑和策略,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时代大背景下,在全行业数字化大浪潮中,中国金融业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缘由、历程和发展趋势。

李晓华表示,未来产业有望在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不断开辟新的产业领域和竞争赛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未来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一书归纳了未来产业的内涵特征,揭示了未来产业的演化规律,探讨了未来产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跨越“死亡之谷”“达尔文之海”所需要的条件以及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选择依据,并提出未来产业支持性政策及其作用机制。

刘尚文认为, 服务型制造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产物,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服务型制造: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系》一书将服务型制造置于数字、智能新时代构建国家新产业发展格局,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大视野下进行研究, 从服务型制造的内涵特征、重大战略意义、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我国创新性实践、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是对服务型制造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的成果。

汤滔表示,近两年,元宇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的新赛道。他谈到,2023 年将是元宇宙产业发展的落地之年,工业是元宇宙应用的重点领域,产教深度融合是元宇宙发展的基本策略。《元宇宙:数字中国的新机遇》一书分析了元宇宙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绘制了我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地图,介绍了元宇宙的重点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并针对各地政府如何发展元宇宙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数字经济与全球经贸规则研究院院长程惠芳,苏州大学北京研究院执行院长庞清辉等专家学者在研讨及点评环节分别发言, 就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充分肯定丛书出版的重要价值。

刘尚希在发言中谈到,现代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贯彻以人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这是与过去的现代化理论不同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表明我国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夏杰长认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将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以数字化为主体,以工业化为基础,以产业融合为连接, 将实体经济不断创新、重构、拓展、壮大发展。

程惠芳谈到, 现代化是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和路径依赖性, 具备三个规律: 一是人均GDP水平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要把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是增加创新投入、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三是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庞清辉表示, 企业和地方政府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 是关键执行者, 他们对高质量发展的践行决定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水平。她强调, 要以更高水平的安全为更高质量的发展托底。

中央有关部门同志、相关专家学者、丛书作者和编辑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5 0 余人参加此次新书发布会。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