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更高水平服务贸易,力促世界经济复苏发展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 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高峰论坛综述

0

本刊记者 杜悦英

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继续增加态势下,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呈现诸多亮点。有关数据显示,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服务贸易整体发展快于货物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

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亦走过十年精彩历程,为推动全球经济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12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4829亿美元增长至8212 亿美元, 贸易规模增长超过70%;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6.1%, 高出全球增速3.1个百分点。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二位。

在此背景下,以“共享服务贸易发展机遇 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高峰论坛于91日下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场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研智库承办。

论坛包括致辞暨主旨演讲、主题演讲、发布与研讨、战略对话、论坛总结共五个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余斌,北京市委副书记殷勇,新开发银行行长马可(Marcos Troyjo),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华玛雅(Mara Warwick)分别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等国内外政商学界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要研究成果《以消费为主导 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内需》在论坛上首次公开发布。在论坛的战略对话环节,来自智库研究界及跨国公司的代表就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等议题展开探讨,发表建言。

论坛各环节分别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马骏、中国发展出版社总编辑梁仰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主持。方晋做论坛总结。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应对全球性挑战须用好合作的金钥匙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将推进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便利化;应对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更加需要国际社会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用好合作的金钥匙,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核心观点,是与会政商学界嘉宾的基本共识。

余斌在致辞暨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同比增长21.6%,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其一,居民消费的服务化趋势将有力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其二,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其三,服务贸易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他强调,中国将推进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中国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中之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与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差距,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在谈及跨国公司与服务贸易时,余斌说,跨国公司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桥梁,是服务贸易合作的贡献者和受益者。现阶段,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对专业化和高品质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而中高端服务的有效供给存在明显缺口,这将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提供强劲的需求支撑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将为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间。跨国公司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为跨国公司创造的机遇只会越来越多。他最后提醒, 面对全球经济的滞胀风险,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广泛深入合作,更需要维护多边主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顺应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明智之举,要用好合作的金钥匙,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增长。

殷勇介绍了北京市服务贸易发展的一系列实践探索。他说,近两年来,北京市实现了贸易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进一步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 进一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引领服务贸易发展。北京市的服务贸易发展处于全国前列,规模稳定增长,质量持续提升, 数字驱动力强劲,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资金跨境融通更加便利,跨国公司的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账户合一试点等首批政策在京落地和实施。服务保障更加完善, 设立了北京金融法院等,大力推行行政服务一网通办,出台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免税、保税和跨境电商相衔接,航材保税物流供应链新模式等多项北京市“两区”建设的首创性政策,进一步释放了离岸贸易、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的新潜力;口岸通关更加便利,出口整体通关时间5年来压缩了近九成。他表示,面向未来, 北京市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纵深推进“两区”建设,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加强服务领域规则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营造国际一流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马可认为, 贸易和繁荣之间有着十分紧密且清晰的联系,应该吸取历史教训,拥抱全球化,并为其制定相关战略方针。他说,全球化依旧是一个国家、一个公司在应对国际市场波动时所能采取的最有价值的战略。他强调,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进出口贸易的流动,无论是农产品、制成品、服务还是技术的贸易都将在新兴市场大放异彩。世界正在迈向经济4.0时代,这一时代远远超过了工业领域的范畴,涉及农业、服务业等多领域。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囊括了IT服务以及与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的咨询服务,比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他强调,服务贸易便利化要从贸易便利化的角度来看待,并通过技术平台促进其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技术正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领域。很多无形的商品生产离不开互联网服务平台。比如,无论是远程医疗诊断、远程教育还是与建筑业和自动化行业相关的咨询服务, 都将通过技术接口得以实现。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通胀加速上升、各国财政政策空间缩小、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危机, 对全球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华玛雅表示,服务贸易将是全球疫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随着数字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发展和收入增加,研发、设计、金融、营销、跨境数据流动和物流等服务已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制造业和全球价值链。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制造过程中嵌入式服务投入显著增加,数字技术或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在服务贸易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中,中国的表现尤为亮眼。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反映了其作为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以及这种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带来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联动效应。她建议中国采取四大政策措施来加快向服务驱动型经济转型。一是减少或取消与服务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各种壁垒,促进创新。二是进一步推进监管治理改革,减少监管不确定性。三是降低跨境数字服务成本, 简化跨境数据传输流程。四是通过多边或双边贸易投资协定推动服务业改革,将开放服务业作为改革的优先事项。

数字技术为服务贸易发展开启新空间,强调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制度创新

已有数据表明, 在结构上,数据驱动的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全球数据驱动型服务贸易已占服务贸易的一半。在企业层面,5月上旬,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2022年数字跨国公司前100位榜单,数字跨国公司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传统跨国公司,正在成为改变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的主导力量。

在论坛的主题演讲单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技术许可业务中国区总经理钱堃, 走出去智库联合创始人吕立山(Robert Lewis),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都着重论及数字贸易发展,以及新技术对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

王一鸣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与数字技术革命形成历史性交汇,推动数字贸易迅猛发展, 成为服务贸易增长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不仅提高服务的可贸易性, 还将传统服务贸易转变为可数字化的数字贸易,数字贸易正在成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幅上升。UNCTAD 数据显示,过去10年,全球通过数字形式交付的服务出口额年均增速达到7%8%,超过一半的服务贸易实现了数字化。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服务贸易受到较大冲击, 但数字贸易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他说,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妥善处理开放与安全、创新与监管、发展与治理等关系,推动数字贸易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制度创新, 把国内市场规模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具体从五方面着力:一是积极稳妥扩大数字贸易领域对外开放。二是健全数字贸易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三是积极推进数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四是支持自贸试验区( 港) 数字贸易创新先行先试。五是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国际合作。

钱堃认为,数字技术不仅创造出新的服务行业,而且能改造传统服务行业形态,丰富服务贸易内容。此外,数字技术还打破了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地理界线,提高服务业的可贸易性。5G以高吞吐量、低时延、大容量、高可靠性等优势加速夯实数字经济基石,同时成为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业务增长的新空间,也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他预判,到2035年,中国的5G价值链将创造超过1.5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并带来13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他分析,随着5G技术不断向广泛的物联网细分领域拓展,新的市场机遇被不断创造。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催生了海量数字化需求,极大推动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发展, 从而推动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吕立山谈到, 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会带来许多新的挑战,跨国公司,尤其是高科技企业, 需要特别关注合规问题。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目前跨国公司面临的法律环境已经发生重大改变。许多外商投资还在遵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要求,而在2020年《外商投资法》施行后,企业之前熟悉的很多条文已经不符合现行法律要求,这就给跨国公司的公司治理带来一定的合规风险。吕立山认为,跨国公司一定要了解潜在风险究竟在何处。首先在公司内部,要建立合规管理的观念。另外,在供应链上下游渠道以及合作伙伴等方面, 也要意识到可能存在合规风险。面对新的法律环境,跨国公司可以从行为主责、合规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公司治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完善、改进着手,来应对新的要求。

王云峰表示, 过去十年, 新科技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金融服务中, 对行业进行重构, 尤其是在近两三年的疫情期间, 金融科技助力服务贸易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绿色金融是当前的时代机遇,相应的融资需求巨大。他认为,清洁能源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未来这一领域的海外需求将超过国内需求。金融机构要主动适应新行业、新趋势。

服贸会一项重点研究成果发布,提出新阶段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内需有六大战略重点

在论坛的发布与研讨单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以消费为主导 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内需》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是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发布的三项重点成果之一, 也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大课题成果之一,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牵头、多个研究部门共同完成。据悉,该报告将纳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22” , 由中国发展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据王微介绍,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内需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稳定力量; 内需超大规模优势显现, 成为塑造经济韧性的强大基础; 消费驱动发展作用不断显现, 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居民消费的主导作用凸显, 城市成为引领消费增长龙头; 消费水平持续提升, 新动能不断显现;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增长新格局加快形成。

报告提出,新阶段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内需有六大战略重点:一是以创新为引领,培育强劲的内需增长新动能。二是以数字化转型为途径,为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供新抓手。三是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力,构筑内需增长的强大的基本盘。四是以青年群体为重点,塑造消费活力持续释放的生力军。五是以大型中心城市为核心,打造引领和壮大消费的重要增长极。六是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推动内需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在其后的研讨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对该报告进行点评。他认为,该报告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实,即务实。该报告立足于扎实调研,借助大数据平台对现实中和预测的交易市场消费投资行为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使得结论更科学,更实事求是。第二,高。该报告既有理论高度、政策高度又有学术支撑;有对当下的观察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测, 还有对难点痛点的深度剖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之道。“有效扩大”讲的是规模问题,“更好满足”讲的是质量问题,既全面又有高度。第三, 新。如通过制度型改革和制度型开放, 把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匹配起来,内需才能真正扩大,这是特别有新意的提法。

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营商环境取得较大改善,仍有优化空间

在论坛的战略对话单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 标普全球中国区主席、标普信评首席执行官黄直,AECOM中国区副总裁梁钦东, 毕马威中国董事江立勤围绕“ 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 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 这一议题展开探讨。

毕吉耀分析认为, 在经济全球化退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针对服务贸易的限制性措施有所增加,各种显性和隐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服务贸易便利化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因此各国必须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加快,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经济繁荣发展, 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亮点,贸易形式和模式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对于释放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还谈到, 下一步中国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在全国范围推广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二是积极对标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解决“ 准入即准营” 问题; 三是对于人才、数据的跨境流动应平衡好效率与安全。

黄直表示,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服务贸易便利化的前提是服务业的开放和准入问题。在服务贸易全球化、便利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中国如何更好适应本地营商环境开展业务,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充分适应和尊重本地市场的游戏规则和市场特征, 不能把国际经验简单生搬到中国。二是加大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的衔接与联动,更好发挥跨国公司在中国提供服务贸易的优势。他建议,在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人口老龄化、产业链迁移等趋势下, 新的服务和产品层出不穷, 政府在营商环境制度创新上应增强包容性和前瞻性, 以适应服务业不断变化、进步的趋势。

梁钦东表示, 中国继续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号,对于跨国公司扩大在华投资非常重要。目前来看,中国在法律制度、营商环境、税务制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职业资质问题,目前交通运输、环境等专业服务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质尚未完全放开,需要研究相关领域的改革和开放举措。

江立勤表示,虽然当前一些外资企业重新审视其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但从统计数据来看, 中国对于跨国公司仍是非常重要和具有吸引力的市场。过去几年中国营商环境获得了较大改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世界银行今年推出的新版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 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宜居环境是两大亮点。在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方面,可通过数字化手段持续创新推动要素和人员的流动。在宜居环境方面,可通过生态环境和软环境的改善来增强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持续投入的信心。

2020年、2021年连续成功主办两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高峰论坛之后,作为本届服贸会组委会成员单位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继续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本次论坛, 紧扣时代发展, 聚焦服务贸易热点话题, 引领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国研智库连续三年承办该论坛。

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政府部门、国家高端智库、国际组织与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等有关人员约200人参加本次论坛。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