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0

白 描 檀学文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共同富裕作为基础,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2021101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强调,“ 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从世界发展历程看, 二战后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收入差距日益突显的问题。贫富悬殊不仅易引发社会与政治矛盾,而且从长远来看对经济发展亦有损害。即便可能经过平均实现数字上的国民经济高增长,但收入差距大的事实还在,忽视收入鸿沟既不符合人类社会应秉持的公平原则,也终将因日益凸显的不均衡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我国“十四五”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正是对可持续发展本质清晰把握的结果,也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步。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阻碍共同富裕

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收入角度则集中体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这是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6元,同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比其高出209.8 元;之后农村居民收入虽逐年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不断扩大,分别于2008年和2016年突破1 万元和2万元,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达到26703元。从收入比来看,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6倍。从分组收入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低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等偏上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农村对应收入组收入水平的3.6 倍、2.7倍、2.7倍、2.7倍和2.5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而且通过经济与社会、政治、环境等维度的互动,将这种不利影响以涟漪形态进行传导,从而进一步削弱经济发展的外部基础,阻碍实现共同富裕。

与其他收入组别相比,我国城乡低收入组居民收入比最大, 说明提高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如果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那么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就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学界在低收入人口的界定方面并未形成一致,檀学文等(2021) 认为低收入人口的最底层应该是绝对贫困人口,其上还有相对贫困人口。中国以精准为特征的脱贫实践,在牢牢把握国情的基础上,高屋建瓴构建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聚合资源,创新举措,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从而如期实现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的目标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提高绝对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成为走向共同富裕的起点( 魏后凯、王镭,20 2 1)。在此基础上,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人口的收入增长具有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防止其返贫;第二,瞄准收入相对较低的群体,出台促进增收政策,推动其向上流动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缩小收入差距的国际实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乃至最终消除, 同时相对贫困人口趋于增加并成为低收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是众多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为了保障社会公平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国家在瞄准低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其政策安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瞄准性的人力资本提升政策,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自主发展能力;二是构建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织就基础安全网;三是针对低收入易发生在老弱妇孺及特殊群体间的特征,实施专门的社会救助制度。

(一)提升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

刺激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以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这类群体的自主发展能力。如果低收入群体身处逆流而不主动进取,只能从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中逐渐掉队。随着经济增长, 主要发达国家极端贫困人口减少, 但贫富差距扩大。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如制度不合理、结构性冲击等,由人力资本欠缺所导致的发展能力不足是主要症结。因此,发达国家在构建缓解收入差距的机制时,十分重视对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的培养与提升。

第一,强化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涵盖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扶贫体系,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拥有受教育机会。例如,澳大利亚改革儿童保育津贴政策后,低收入家庭通过申请获得的补助金将达到儿童保育费的85%。再如,美国“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为低收入家庭5岁及以下孩童提供托管、保育及教育扶持,这对增强儿童未来的社会竞争力意义深远。

第二,保障健康。发达国家针对低收入家庭学龄子女及孕产妇提供食物和营养援助,以保障他们的营养需求,为其提升人力资本筑牢健康基础。

第三,促进再就业。发达国家普遍出台专门的政策为失业或正在寻找工作的群体提供职业培训与再就业帮助,避免其因失业而陷入贫困或相对贫困。例如, 美国拥有强大的再就业培训体系,这些政策客观上减少了因失业而产生的贫困问题。再如,一些发达国家所实施的“福利到工作”项目(WTW)普遍附有职业培训计划,以帮助弱势群体提升人力资本,尽早实现就业。

(二)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发达国家普遍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养老、就业、医疗等各民生领域,为居民提供普惠性的保障措施(叶兴庆、殷浩栋,2020;吕方,2020)。例如,英国实施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涵盖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及免费医疗等,为居民提供全面的生活保障。这些措施虽不直接瞄准低收入群体,但属于收入的再分配,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发达国家保护低收入人口覆盖面最广、最基础的一张底网。目前,发达国家这方面的做法主要包括: 

第一,实施普惠型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通过收入再分配以缓解收入差距。例如,韩国通过居民自主申请的方式,由政府出资向未达到人均收入中位数28%的家庭提供现金或住房等形式的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其拥有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再如,日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不定期进行社会调查,考虑家庭成员构成及所处区位等因素核定最低生活支出, 经由居民自主申请,相关部门核实后为其提供收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金额。

第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全方位保障居民生活。首先,发达国家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养老保险制度,但各国在具体做法上差异较大。从缴纳方式看, 有些国家实行的是强制缴纳,如日本;有些国家则是自愿缴纳, 如美国、英国。从受益方式看, 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养老金与基金收益关系不大;而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则拥有完备的养老基金收益计划或收益再分配计划, 养老金与基金盈利密切相关。其次,多数发达国家都建有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分为个人缴纳和政府出资两种,由私人部门或政府为居民提供医疗保险服务。其中,有的国家对私人部门提供的医疗保险实施支出控制, 管理较为严格,有的国家则并没有相应措施,所以政策的效果差异较大。最后,失业保险方面,发达国家瞄准那些暂时失业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口,通过为其提供最低收入保障以避免其陷入贫困或相对贫困。目前,各国在失业保险方面做法差异很大。例如,法国的失业金约为平均工资的35%,日本和美国的失业金则是平均工资的10%15%。此外,各国失业保险的保障能力亦有差别,如德国失业保险覆盖了70%的失业人口,而意大利、希腊的失业保险覆盖率则低于25%

(三)瞄准低收入易发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

毫无疑问,越是弱势群体, 如老、弱、病、残,越易陷入贫困或相对贫困( 叶兴庆、殷浩栋, 2 0 2 0 ) , 而普惠型的保障政策并不能给予这些群体特别关照,因此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以缩小这些弱势群体与普通居民的收入差距。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探索瞄准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在操作上,这些国家不仅构建了多样的社会救助体系,而且相关政策普遍设有附加条件(如贫困人口需主动谋求发展等),在达到救助目的的同时激励低收入群体自主发展,以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例如,美国的TANF瞄准有小孩的贫困家庭,为其提供现金或补贴形式的临时救助金,同时要求接受资助的家庭每周工作 35 个小时以上。再如,日本为有儿童的低收入家庭按照生育孩子的个数每月提供儿童生活津贴,并针对老年人安排专门的保健服务和保健设施建设政策,在给予这些弱势群体生活帮助的同时,达到缓解收入差距的目的。

缩小收入差距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中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已被写入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阶段,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阻碍在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而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则是其中最关键也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既要充分吸收借鉴行之有效的国际经验,又要结合中国实际走好自己的路。对此,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一)在批判借鉴基础上自主探索

虽然发达国家在缓解收入差距方面起步较早,其有些做法(如构建强大的再就业培训与扶持体系等)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但并不是所有做法都一定适合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缩小贫富差距的经验时, 我们应审慎,即便是已经证明对这些国家有效的政策安排,我们也不能一味盲目照搬。毕竟国情不同, 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始条件也不同。事实上,有的学者认为发达国家体制与政治方面的问题才是造成其贫富悬殊的重要原因(叶兴庆、殷浩栋,2020;姚建平,2021;张家栋,2019)。因此,构建我国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宜以自主探索为主。

(二)激发内生动力推动自主发展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提高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则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中之重。很多低收入群体本就禀赋条件不足,又大多受限于外部发展环境,处于真正的内忧且外困境地。要提升这类群体的收入,一方面要持续改善发展条件以实现包容性增长,另一方面更要通过赋予这类群体公平的机会以促进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因为当机会被相对剥夺时,外部的制度扶持只能校正资源供给回归公平状态, 而低收入群体最终能否将这些机会实际转化成自己人生进取的阶梯, 则主要取决于其个体能力与主观意愿。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并最终有效提升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推动自主发展,对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三)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发达国家普遍福利水平较高,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而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形式偏单一,无法满足多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且各项保障制度衔接不到位,同时存在覆盖不全和重复施策的现象。因此,我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下大功夫。此外,发达国家高保障、广救济的前提是拥有巨大的财力支持,尤其得益于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缓解收入差距方面必然面临财政压力,拓宽资金渠道、拓展保障供给主体迫在眉睫。

(四)基于大数据安排差异化政策

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群体比较特征,低收入群体虽然是指整个社会中处于收入最低水平的那部分居民,但导致其收入低的原因各有不同,因此缩小收入差距宜更加注重政策的差异化,针对不同原因实施不同的对策。为了精确把握低收入群体的差异,建议尽快构建包括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就业状态等多维指标在内的居民收入信息系统, 细分目标群体,借助大数据实施差异化扶持。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客观分析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准确把握低收入群体的特征及变化,做好全方位顶层设计,构建好责任与考核机制,定能像打赢脱贫攻坚战那样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取得新进展。【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两步走”战略中两大重要时间段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面向2035年中国反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编号: 2021NFSA02)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