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滔滔的长江水, 那奔腾的气势, 岂能阻挡? 时下,贸易摩擦不断,新冠疫情不止,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在危机中何以育新机、于变局中何能开新局?这里忍不住,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前些日子遇见传化智联总裁助理吴自红,谈起金融魔力,他感慨万千地说:不久前,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高度,更加坚定了我们以智能物流服务平台打造助力国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中国“公路港”模式的首创者,传化智联致力于建设服务产业端的智能物流平台。在全国已开展业务的64个智能公路港网络基础上,目前正发力仓、运、配一体化物流服务,打造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系统,让企业物流实现一键发货、一单到底、全程智能化管理和在线支付。
现今,传化智联已实现智能物流线下线上全国一张网,已为快消、钢铁、家电、化工、能源等40多个行业的上百万家企业提供服务,为其降低综合物流成本30%-40%。每年有数百万辆货车、数十亿吨物资和数千亿元资金在平台网络上高效流转。
2020年上半年,传化智联全国各港平台营业额275亿元,同比增长37%;纳税10.5亿元,同比增长57.55%。
传化智联的公路港正加速智能化升级。目前,已实现14个公路港启动无感停车业务,实现长沙、杭州区域无人车场景落地。而辅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传化智联正在努力升级数字化技术与产品,推进物流领域的数字化升级和公、铁、水、空的互联互通。
说到这里,大家不言自明,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按笔者的理解,就落在金融的这个“融”字上。就是如何让货币充分地流通起来。从传化智联故事中, 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利润高低最终取决于供应链金融的流转速度。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们不免欲问,何为供应链金融?
笔者以为,9月22日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算是首次明确了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即指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 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服务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不过,供应链金融在这里, 是以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为出发点和宗旨,顺应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加快创新和规范发展,推动产业链修复重构和优化升级,加大对国家战略布局及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毕竟,当前供应链产业链的畅通循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和现代流通体系与供应链金融的契合度很高。比如,现代流通体系不仅要求货物流通顺畅,也要求和货物流通相对应的资金流保持顺畅,否则很容易在经济循环中形成堵点。
而这时,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产业链整体切入,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可以精准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的堵点。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弄清供应链金融后,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把握“双循环” 和现代流通体系这两个问题了。
关于“ 双循环”。大家都知道,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自我发展。
如何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国际国内合作新的发展格局?
正如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要战略抉择。从经济发展的本质来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现代流通体系。疫情发生以来,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是政府全力搭平台打出组合拳,加强统筹谋划和部门协作,整合相关部门的政策资源,形成同向发力的消费促进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各地结合消费市场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中国经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引导地方间加强交流互鉴,让生产和消费呈现相互依赖之势。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所强调的: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统筹考虑我国经济运行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对于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将提供有力支撑。
由此可见,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既是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又是涉及创新流通发展、培育消费热点、强化财税金融支持、优化市场流通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这里, 流通把需要变为现实, 刺激消费潜力稳经济增长。如今年, 传统行业虽受到冲击,但以中国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直播“火了”,一部手机,几乎能将任何场所瞬间变为直播间而迸发出强大力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流通体系、消费的深度融合,无人送货飞机、无人配送车、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逆袭,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快速崛起,数字化、智能化和跨界融合等新技术蓬勃发展……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等应用场景广阔,技术上也已日渐成熟。
在促进流通创新的同时,实现了新批发、新零售、新物流、新消费的同步创新。正是这种创新,也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方式, 由“ 吃穿用” 向“ 住行游” 升级,支持着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从而为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此时高效的流通, 已经催动了一场全民消费的盛宴。
这里,消费一直是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不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以教育、养老、医疗、金融、安全、房产等代表领域消费的有效供给,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行业所具有的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都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当下,既要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战,又要谋高质量发展。
由此看来,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与构建双循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生共存,共同前行的。
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提高国内大循环的效率。流通效率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覆盖全国各区域和城乡的现代流通体系能够加速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全国大市场顺畅流动,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加快社会再生产的循环效率,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
现代流通体系还推动了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流通体系,能够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加快实现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
要让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说了这么多,不知大家是否清楚,为什么国家要在这个时候密集出台有关现代流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文件?
笔者认为,是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的突如其来,倒逼我们尽快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建设好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要这么说?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
金融业是一种“契约密集型产业” , 交易过程中的契约安排, 比其他行业更加密集和复杂,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就是确保契约的正确和实施。
我们知道,支付结算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和管道。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支付成本,促使资本更好地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同时,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有助于促进公平竞争,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和安全。
考虑金融基础设施涵盖的范围比较多,但“支付结算”环节是短期工作重点。支付结算环节是连接各金融机构及市场参与者资金、证券和财产权益交易活动的枢纽, 未来对金融业在安全基础上提高效率有很大作用和意义。
其二, 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 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
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感觉这个交易会,本身就是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体现,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
尤其是通过持续优化服务领域营商环境,推进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探索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制度创新举措,在北京等地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建设数字、文化、中医药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深入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持续推进服务领域“放管服” 改革, 创造更加公平、开放、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其三,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就是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同时,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过程,促进一切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公平地流动。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疏通供给和需求的传导机制。
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综合性保障措施,既积极推动降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性成本以及投融资、土地等要素成本, 又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其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牢固树立“征信为民”的时代理念, 推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要着力关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强化信息安全。要抓住战略机遇, 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 完善“全国+地方”双层发展体系。
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产业链整体切入,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那么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的堵点,当务之急的工作有哪些呢?
—— 稳步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在稳步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方面,应包括如何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探索提升供应链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加大对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支持打通和修复全球产业链、增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保障支持等方面。
具体就是要加大对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综合运用信贷、债券等工具,支持核心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水平,畅通和稳定上下游产业链条。支持核心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支付上下游企业账款,发挥核心企业对产业链的资金支持作用。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及关键领域的核心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债券管理部门可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响应融资需求。
另外,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看,必须支持打通和修复全球产业链。金融机构应提升国际产业链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境内外分支机构联动,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开拓多元化市场、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等,支持出口企业与境外合作伙伴恢复商贸往来,通过提供买方信贷、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保单融资等方式支持出口企业接单履约,运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分担风险损失。
—— 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强化金融科技应用,加强支付清算系统建设, 更好地发挥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在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这里,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和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
要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加强供应链票据平台的票据签发、流转、融资相关系统功能建设,加快推广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科技公司的供应链平台互联互通,明确各类平台接入标准和流程规则,完善供应链信息与票据信息的匹配,探索建立交易真实性甄别和监测预警机制。
要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在一个平台上办理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加强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的数字化和要素标准化建设,支持金融机构通过接口方式批量办理查询和登记,提高登记公示办理效率。
—— 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也是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核心企业信用风险防控。金融机构应根据核心企业及供应链整体状况,建立基于核心企业贷款、债券、应付账款等一揽子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加强对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对于由核心企业承担最终偿付责任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遵守大额风险暴露的相关监管要求。
要严格防控虚假交易和重复融资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融资要严格交易真实性审核,警惕虚增、虚构应收账款、存货及重复抵押质押行为。对以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产品,承销商及资产管理人应切实履行尽职调查及必要的风控程序,强化对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的要求。
另外,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 还要防范金融科技应用风险。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应合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等安全保障、运行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现在到了给大家讲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了。
第二个故事,中国供应链金融引领者, 世界500强企业物产中大集团, 穷尽办法, 化危为机,精准施策,一面拓展国际市场新客源, 一面挖掘国内市场新需求,新动能在“双循环”中奔涌, 实现了今年上半年进出口业务 45.76 亿美元、同比增长26.26%的好业绩。
物产中大总裁宋宏炯给我们讲了一件事情:占全国50%市场的山东轮胎企业,近年来因为担保圈、担保链,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一家轮胎厂,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年内就要濒临倒闭。物产中大以供应链思维,做产业链整合, 提升改造企业的技术研发、经营管理、资金渠道,统筹管理采购销售全流程,使企业经营状况迅速改善,今年上半年基本达到满产, 政府获得了更多税收,轮胎企业也起死回生产生了利润。
通过智慧供应链模式,企业只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物流、供应链金融都由物产化工来统筹。两年多来,已控股了山东省内两家轮胎企业,如今一年可以生产卡车用全钢轮胎250万套,实现规模产值30亿元。今年疫情期间,作为当地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企业迅速进入正常生产经营状态,把握采购节奏,保持较好的销售, 疫情过后,已有很多订单计划。
目前,物产中大超过一半的轮胎出口到海外。实际上,中国的全钢轮胎生产能力已是全球第一,但品牌溢价能力不强,米其林一条轮胎可以卖到1000元,而同样品质的国产轮胎仅能卖到其四分之一的价格,品牌价值差距较大。还有汽车整车厂的配套, 基本都是外国品牌为主。
据了解,今年轮胎企业出口受疫情影响明显,4—5月海外订单明显减少。山东当地很多轮胎企业因为担保圈的问题开工不足, 但物产化工经营的两家轮胎厂100%开工,还迅速拓展了国内市场,比之前增长了20%,有意愿开展合作的经销商也越来越多。
这几年物产中大立足内需市场,同时接轨国际市场,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快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双循环”使他们的发展更均衡,推动了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多元联动,对于企业谋划下一步的发展不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更具有把航定向的重要作用。
而提高集成服务能力,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打造供应链金融,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为企业创造利润到为客户创造价值, 已经构成物产中大集团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的重大转变。
阿里有句话叫“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现代流通体系的“双循环”中,供应链金融已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企业”,对吗?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