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社交媒体对政治选举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交通系统的变革指日可待。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正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国际议程的重中之重。
  •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格局。
  •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医疗、工业和服务业的创新。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电子竞技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方式。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畅通双循环 现代流通体系加速构建

    畅通双循环 现代流通体系加速构建

    0

     

    本刊记者 张菀航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并在会上强调,“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人、财、物、信息流高效流动,“双循环”血脉疏通、活力迸发。新一轮顶层设计,将为当前提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支撑新发展格局,提供路径遵循。

    战略意义提至新高度

    会议指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当前突出强调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何深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连接和全球流动受阻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加快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来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活跃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重要的生产力。流通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流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大循环的速度与质量。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顺应环境形势、适应变革要求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强经济社会系统韧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运输服务与物流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谢雨蓉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分析道。

    根据国际经验,流通的重要性会伴随经济阶段的演进与跃升而愈加突出。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承载流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流通体系是实现商品和资源有效集散、高效配置、价值增值的市场载体,是实现从采购到生产再到消费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的纽带通道,可以为促进供需匹配、效率提升、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看来,现代流通体系既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借助的市场接口。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流通大国,在全球流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流通方式、结构、流向、形态、水平等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多主体、多渠道、多业态、多模式’ 的发展格局。”魏际刚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突出体现在流通体系与布局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流通服务体系的植根性、纵深性大大加强,国内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面单、自动仓储、无人配送、服务共享、平台物流加快涌现,流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

    据悉,截至2019年,我国公路总里程数已达484.65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截至今年7月,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同时,首批23个国家级物流枢纽积极投建,以点带面,辐射拉动效应持续释放。

    与此同时,我国快递业规模已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超60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超7000亿元,行业收入增速是全国GDP增速的4倍。

    近日,中国快递协会于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发布《中国快递业社会贡献报告2019》。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快递企业日均服务消费者3.5亿人次,靠快递业递送的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过8.5万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0.7%,成为传统电子商务和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业态快速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流通行业在国计民生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向技术要效率,大数据和网络交互作用不言而喻。疫情危机下,这场科技赋能的深度实践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不少既有入局者掌握主动权强势突围,经营模式、行业渠道以及服务方式深度革新并接受历练,为流通领域全场景数字化注入更多可能。

    而疫情危机也同样放大了流通体系的痛点。魏际刚指出,尤其在疫情前期,暴露出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短缺、医药和冷链物流薄弱、航空物流能力不足等短板。

    正所谓“痛则不通”,流通渠道的良性运转与互动,尚有堵点待疏通,断点待连接。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指出,经济的循环由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组成,我国在这些主要环节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影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

    魏际刚分析道,从总体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依旧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粗放式发展特征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流通体系不够完善,流通模式、基础设施不够先进,流通成本偏高、效率较低,流通结构不合理,流通市场需进一步规范成熟。

    “当前我国流通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难以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谢雨蓉具体指出,一是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东中部地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流通体系相对完善, 西部地区、县域农村地区体系尚不健全;二是流通成本较高、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需求;三是流通领域价值增值能力较弱,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业态转型困难;四是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缺乏比肩跨国流通巨头的大型企业集团,国际业务与经营网络拓展能力较弱;五是流通设施、装备亟待升级,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范围依然有限;六是系统韧性不强,应对风险和抗冲击能力较弱;七是农产品、冷链、再生资源等流通领域薄弱环节突出;八是法规、制度、政策、标准等产业发展生态仍有待完善。

    仅就流通成本过高这一问题来看,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虽已从既往超过24%的高值降至2019年的14.7%,但依旧位于世界平均线之上,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8%—9%的水平,尚有较大的追赶空间。

    创新融合激活大流通

    从单点增效到系统优化,当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需以“大流通” 视角,统筹推进统一市场、交通物流、商贸流通、信用体系、金融支持间的衔接贯通、聚合成网。

    对此,魏际刚认为,应重点聚焦如下方面:围绕生产与消费需求, 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工业、农业、商贸等在搜集信息、反馈信息、产品策划、深度开发、拓宽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流通服务意识与功能,推动流通与制造协同、流通与消费融合发展。推动流通产业与制造业升级、消费升级相耦合,与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消费相耦合。推动流通网络互联互通,流通组织方式高效集约。加快商贸新业态发展,激发数字贸易发展活力,形成商贸发展新亮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数字平台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城乡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高效流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能力。深入推动流通信用体系建设,采用多种信息归集机制,加强信用信息量采集,拓展信用数据整合,不断完善信用评估体系。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信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有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快递服务制造业业务收入超百万元项目共计510个,年支撑制造业产值超1万亿元。相关行业调查报告指出,如今快递业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深入服装、家居、汽车、医药等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保障环节,形成了订单末端配送、仓配一体化、售后维修、嵌入式供应链等有效服务模式。

    与此前促进物流业制造业“两业联动”政策相比,《实施方案》更突出侧重“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对此,谢雨蓉表示,《实施方案》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出台,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 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物流领域也在加快技术、业态、模式创新。基于此,《实施方案》紧扣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五个关键环节,突出大宗商品、生产、消费、绿色、国际、应急六大重点领域,体现了“两业”各自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

    魏际刚指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适应农业现代化、制造业升级、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社会化物流体系。打通微循环、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构建干线、支线、末端物流体系,促进物流资源互联互通。同时,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 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加强冷链设施投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抓好城市配送体系建设, 解决“最后一公里”货车进城难题。此外,加强物流标准和信息化工作,促进物流各环节高效衔接。统筹国内与国际物流发展, 布局全球物流网络,提高进出口效率。

    “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依托, 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9 月10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会议强调,要着力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努力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内外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基石。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中心副主任李彦林表示,下一阶段需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大力发展陆空、海铁、公铁、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提高衔接水平,降低货运物流成本,形成“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综合运输新格局。

    智慧驱动提速新变革

    智慧赋能,正深刻改变着我国流通体系的全貌。

    随着工业4.0、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行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的应用深入,将再造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系统的业务与管理流程,自动化、可控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现代流通发展的既定方向。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部署“新基建”,明确大数据中心、5G基建、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在“新基建”领衔下, 以智慧流通为支撑的发展新局将不断开启。

    “数据、数字技术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将从根本上改变流通发展方式效率,推动流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增强生产消费供需匹配能力,促进流通业升级。” 魏际刚指出,例如,通过流通大数据中心,可提高系统分析决策和执行能力,实施精准流通服务。流通产业互联网的加速布局,能够更大范围提高全社会流通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

    谢雨蓉强调,智慧物流的发展一方面要有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要有相应的需求支撑及应用场景。当前智慧物流的发展,应在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态创新,由智慧物流为业态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由新业态新模式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进而推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和流通消费扩张升级。

    流通业降本、增效的路径更为清晰,让承压前行的中国经济,步履更轻盈、更富活力。

    魏际刚进一步指出,流通业未来发展应遵循自身规律,抓住时代变革的历史机遇,以促进生产消费供需匹配为出发点,以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流通强国为目标,以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增强功能、创新模式为主线,促进流通与生产、消费高效连接,推动国内大市场建设,增强国际市场连接力、渗透力,提升进出口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与流通竞争力提升, 为“双循环”提供强大纽带与支撑作用。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