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彩云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 中国愈加发挥大国责任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对外援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援助,不断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增多援助领域,扩展受援国数量,拓展援助范围,全方位推进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推进受援国的发展与繁荣,增强中国与广大发展国家的关系与合作。
双边层面:中国加强对受援方的援助力度
中国对外援助的受援方主要包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外交关系且有接受援助需要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其中,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国。
中国根据本国的国情与实力, 根据受援方的实际需要,从各个领域向受援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尽最大努力帮助受援方逐渐摆脱贫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对受援方的援助领域涉及农业、工业、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电力、环境等社会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设施的众多领域。其中,民生和人才培训方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对各个领域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的培训与培养,为提高受援方的自主发展能力、推进受援方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中国以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的形式向受援方提供援助。其中,无偿援助主要帮助受援方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等。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较大型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
2013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强对受援国或受援组织的援助力度。2014年,中国对外援助实施112个成套项目,签署21个优惠框架协议,提供105批援助物资,在华培训各类人才1.6万名,惠及148个国家和组织。2015年,中国对外援助实施293个成套项目,提供270批物资,开展245个技术援助项目,举办1156期培训班,在华培训各类人才3万名,惠及155个国家和组织。2016年,中国对外援助实施各类工程及物资项目近250个,培训各类人才2.9万名,派出管理技术人员、医疗队员和志愿者等各类援外专家约5000人次,惠及15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
地区层面:中国加强对亚非拉美等地区的援助力度
新时期,中国不仅增强对非洲的援助,而且加大对亚洲、拉美、加勒比、大洋洲等地区的援助力度,提供地区公共产品,做出中国贡献。
(一)中国增大对非洲的援助规模
长期以来,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非洲、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时分别宣布增加对非洲的援助,李克强总理也在访非期间提出进一步援助非洲的措施。在资金援助方面,中国在3 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优先安排用于实施基础设施项目;中国提供100亿贷款额度,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加强中非金融合作;中国向非洲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其中包括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35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及出口信贷额度,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 设立,推动 “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实施; 中国向非洲提供1000万美元无偿援助,保护非洲野生动物资源。在人才、技术培养方面:中国每年为非洲培训300名基础设施领域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提供1.8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未来5年为非洲培养2000名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推动“中非农业阳光计划”的实施;中国为非洲培训20万名职业技术人才,促进非洲多领域人才建设与技术发展。
(二)中国加强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援助
在2013年和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增加对加勒比和拉美地区的援助。在资金援助方面,中方将正式实施100亿美元“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并在此基础上将专项贷款额度增至200亿美元;中方将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全面启动中拉合作基金,并承诺出资50亿美元;中方将正式实施5000万美元的“中拉农业合作专项资金”,设立“中拉科技伙伴计划”和“中拉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在人才技术援助方面, 中国3年内在加勒比地区建设一至两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加方派遣100名医疗队员,培养100名在职研究生,提供1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中国在未来5年内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以及400个在职硕士名额,邀请1000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党领导人赴华访问; 2015年启动“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
(三)中国加强对亚太地区国家的援助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出席APEC会议、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时分别提出增加对亚太国家的援助。在资金援助方面,中国创建亚投行,并出资500亿美元(50%的股份),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太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在人才援助方面,中国向印尼提供1000个奖学金名额;在3至5年内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向太平洋岛国提供2000个奖学金名额和5000个研修培训名额。并且,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太平洋岛国提供节能环保物资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层面:中国增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
十八大以来,中国多次在重要的国际场合宣布加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做出中国贡献,推进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进步与繁荣。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时提出对广大亚非地区国家的援助措施。第一,中国在年内对已经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第二,中国在未来5年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名培训名额。第三,中国连续在本国举办亚非青年联欢节,共邀请2000名亚非青年来华。第四,中国成立“中国-亚非”合作中心,设立“中国-亚非法协国际法交流与研究项目”。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展峰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措施。第一,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第二,中国将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 中国免除对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2015 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第三,未来5年,中国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 支持,包括100个减贫项目、100个农业合作项目、100所医院和诊所、100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100个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项目、100个促贸援助项目。第四,中国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提供学历教育及培训名额,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各领域人才。未来5年,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第五,未来5年,中国将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100个“妇幼健康工程”,派遣医疗专家小组开展巡医活动;实施100个“快乐校园工程”,向贫困女童提供就学资助, 提高女童入学率;邀请3万名发展中国家妇女来华参加培训,并在当地为发展中国家培训10万名女性职业技术人员;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支持全球妇女事业。第六,中国决定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促进多边合作事业。第七,中国决定在未来5年内, 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提出相关援助措施。第一, 中国向“丝路基金”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第二,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加强人文科技交流。第三,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民生项目。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 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 个“康复助医”等项目;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第四,中国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 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提供气候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的援助措施惠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2017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时再次提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第一,中国将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目下提供5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饥荒、难民、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挑战。第二,中国将在未来一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4 万个来华培训名额。第三,中方将利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第四,中国将利用“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交流和能力建设合作。
中国对外援助的实施
中国对外援助始终坚持平等互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促进受援方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推进对外援助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中国及时提供援助,解受援方燃眉之急
中国关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困难和危机,积极开展紧急救援行动,尽最大的努力向受援国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以解其燃眉之急。2004年,中国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积极推进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事业的发展。2014年,斯里兰卡爆发严重洪灾,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提供2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此后,斯里兰卡再次爆发严重洪灾,中国仍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在2016年提供150万美元现汇援助和1500万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在2017 年提供1500万元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2014年,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是第一个向西非国家提供埃博拉疫情专项援助、向疫区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用专机运送医疗防护物资、宣布扩大援助西非的国家。中国向疫区国、疫区周边国家、国际组织提供共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和物资援助,抗击和防治埃博拉疫情。2015年,尼泊尔发生8级以上强震, 中国向尼泊尔提供了6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并且中国救援队第二天就抵达灾区,成为第一支抵达尼泊尔的联合国认可的重型国际救援队。2017年,中国向墨西哥提供1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和物资援助抗震救灾; 向秘鲁、哥伦比亚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抗击飓风、洪灾;向孟加拉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应对难民危机;向肯尼亚、尼日利亚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向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抗击旱灾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遭受自然灾害、面临危机和困境的时刻,中国总是及时伸出援手,雪中送炭,帮助受援国和人民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二)中国根据受援助方实际情况,调整援助力度和规模
中国不仅及时向受援方提供援助,而且密切关注受援方灾情、疫情的发展与变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增加援助规模。2013年, 南苏丹发生武装冲突,陷入局势长期动荡、饥荒、疫情、难民等重重危机与困境中。中国及时向南苏丹提供1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进行难民救助。而且,中国持续关注南苏丹局势和人道主义形势,不断追加援助,向其提供无偿现汇、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医疗队、技术、教育等援助。2014年2月,中国向南苏丹政府移交了9个集装箱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派出第二批医疗援助队;4月,中国宣布向南苏丹提供5000万元人道主义物资援助;5 月,中国向南苏丹政府移交了31个集装箱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8月, 中国向南苏丹提供2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1000万元人民币的药品与医疗设备;9月,双方签署“中国向南苏丹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15年,中国向南苏丹提供3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应对霍乱疫情。2017年,中国向南苏丹提供100 万美元现汇援助控制霍乱疫情;向南苏丹提供8750吨大米、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500万美元应对南苏丹饥荒危机;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500万美元为肯尼亚境内的南苏丹和索马里难民提供粮食援助。并且,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中国6次派出医疗队前往南苏丹进行医疗援助。中国持续不断的援助为南苏丹人民解决困难、应对危机、缓解战争带来的痛苦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样,自2014年西非国家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中国根据受灾国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增加援助力度。4月,中国向疫情首发国几内亚提供5万美元疫情防控救治物资, 紧接着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尔四国各提供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防控救治物资; 8月,中国向疫区国家提供价值3000 万元的紧急物资援助;9月,中国向疫区国家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紧急现汇、粮食和物资援助,其中向利比里亚提供100万美元现汇援助和200 万美元粮食援助,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各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10月,中国向疫区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5亿元的紧急物资和现汇援助。中国在帮助疫区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同时,也帮助疫区周边国家提高防疫能力,积极支持联合国在抗击埃博拉疫情中继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
中国在对外援助中不仅“授人以鱼”,积极伸出援手帮助受援方应对紧迫的困难和危机,而且“授人以渔”,根据受援方实际情况提供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的援助,帮助受援方渡过难关、提高其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中国抓紧落实具体援助措施,积极履行援助承诺
中国不仅积极向发展中国家和组织提出援助承诺,而且加紧援助行动的步伐。2016年,中国向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非洲14国提供7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帮助其应对厄尔尼诺旱灾问题,兑现中国在2015年底提出向非洲提供粮食援助的承诺。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向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美元粮食援助后,就积极落实相关援助措施。6月2日,中国为索马里提供2821.75吨大米,为该国18个受灾地区的22.35万民众提供为期4个月的救济,帮助其应对危机。9月5日,为了全面落实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宣布的对外援助承诺,帮助非洲、亚洲相关国家应对粮食危机, 中国商务部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分别签署了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供指定用途资金的协议,向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喀麦隆、索马里等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抓紧落实援助行动,积极履行援助承诺不仅体现了中国勇于担当的大国责任感,也展示出中国“言必行、行必果”的大国行事风格与大国风范。
(四)中国加强对外援助政策法规建设,提高援助的效率、质量与效果。
2014年,商务部发布了《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在总结中国近7 0 年对外援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对外援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加强对外援助法规体系的建设。2015年,商务部发布了《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进一步加强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的管理和实施,保证项目的质量,提高援助的效益。为了规范对外援助项目采购行为,提高对外援助资金使用效益,商务部发布了《对外援助项目采购管理规定(试行)》。为了加强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的管理,确保援助的质量和效果,商务部发布了《中国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2 0 1 6 年, 商务部发布了《对外援助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从各个层面不断加强对外援助法规体系的建设,推动对外援助事业的协调、实效和可持续发展。
自2013年以来4 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积极向非洲、亚洲、太平洋岛国、拉美、加勒比等地区的许多国家提供不同领域、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援助,推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组织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推动其自主性发展与繁荣。中国对外援助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提供地区和全球公共产品,积极参与和推动地区和全球治理,推进世界共同发展、进步与繁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积极推进对外援助,不仅体现了中国难能可贵的国际主义道义精神,而且彰显了大国担当与责任感,更见证了中国愿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大同理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Visit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