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迈向纵深

0

本刊记者 高妍蕊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推进“四个全面”落实并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速加力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从此,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提速、加力,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自2014 1月至20178月,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会议38次,研究部署改革大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梳理道,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了15个领域60多项改革,其后,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例如,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 8月颁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原则和方向,有效地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的发展;2016 11月颁布《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对实现“有恒产者有恒心”,有效保障经济主体财产权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领域,2017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着力解决存在的证照数量过多、“准入不准营”、简政放权措施协同配套不够等问题。

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领域,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2月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为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就宏观战略来讲,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最大亮点是中央审时度势,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在这一大逻辑的引领下,为改革夯实了“四梁八柱”。一是出台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总框架;二是应对世界潮流,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各国的积极响应; 三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命题,并被联合国认可;四是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获得了自身稳定红利、发展红利、治理红利、和平红利,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主引擎”。

同时,另一重要转变是我国不再单纯追求GDP增速,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增强了战略定力,树立了“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中国经济发展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创新从“追随”走向“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技术,中国引领全球布局,为未来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看来,“目前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经济改革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化,二是要素的市场化。目前,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化基本完成,而且完成得非常好;而要素的市场化刚刚开始。”

瞄准深层次问题推进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是针对要素改革方面制定的改革方案。总的来说,在资本市场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科教体制改革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力度有待加强。”刘勇向记者说。

改革还存在哪些难题和矛盾? 在改革总蓝图下,有哪些方面仍未落地?刘云中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主要是:第一,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快,例如美国总统选举后带来的变化、中东局势的变化、朝核问题等。第二,技术进步快,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基因技术、工业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息传递、收入分配、市场发育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改革过程中新现象的涌现,例如国际资本流动加快、国内人口流动的新趋势、生态环境污染持续、收入分配和财富分布差距持续扩大等。第四,改革中很多领域有一些“硬骨头、老大难”问题尚待破解,例如,如何在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前提下改善政府调控,如何在增强中央权威的同时发挥地方积极性等。

许正中认为,目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是深层次的。过去四十年的改革主要是“放权让利”,现在则是要“建章立制”,这就是最大的困难。比如“放管服”改革, 要构建既高效又正向的行政管理体制,在“阳光政府”下建立专业化分工和制衡的模式,既能保护各方积极性又充分发挥职能,从而挖掘整个社会的潜能。

他还提出,中国要充分利用世界资源,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进一步“走出去”,把国外高端资源吸引到国内;抢占产业突破的制高点,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未来产业原创化;建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可获得、可持续,包括人文普遍服务体系、产业普遍服务体系、信息知识普遍服务体系等。

刘勇则表示,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农业问题。未来五到十年, 中国经济要稳增长,最重要的还是农业,农业稳定,其他产业就稳定。他说,目前的农业效率太低, 由此导致了农民问题,把农业集约化问题解决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就解决了。

改革如何继续“蹄疾步稳”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九大对今后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将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继续做到“蹄疾步稳”?刘云中建议,一是加强对新形势、新现象和新问题的研究,有预判、有预案。二是加强对已出台的改革方案的评估和检查,使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为后续改革积累经验,打好基础。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改革的宣传和解读, 不仅要使全社会对改革的整体部署有了解,还应该让全社会更清晰地理解和感受改革带来的红利。四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蓝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余下的改革任务。五是把改善分配、提高社会凝聚力作为未来改革的重要方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进一步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包括推进更有利于公平的税收制度改革、更有助于透明的财产制度改革、更有助于发挥劳动者积极性的劳动报酬制度改革等。

刘勇提出,第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要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核心是把基础制度建立起来, 同时要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人事制度上改变目前的行政化做法。第二,财税体制方面,目前对于税收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地方政府把税收多少当作政绩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当将更多税收返还给民间发展经济。第三, 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一体化, 将户籍制度背后的社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统一起来。第四,金融体制改革,应当真正做到保护企业家精神,在金融上有所突破,使地下钱庄能够“出来”。目前,“去杠杆”的基本做法是把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转变为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基本制度设计,上市公司应当有严格的业绩导向,股份市场本身的逻辑应当树立起来。

许正中表示,今后改革的重要着眼点有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现代化农业。目前我国是粮食净进口国,要通过农业改革,成为粮食净出口国。农业改革需要突破三点: 农民职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化,从传统农业到智能农业。第二,建立健康社会体系,即“大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以及灵魂归属的健康。第三,改革应落脚在“以人为本”。他说,要正确处理市场、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能力建设。还要充分建立市场经济的五大微观基础,即产权明晰、股权激励、智权创富、资权创利、税权规范。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