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

0

李志斐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努力引领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全球安全治理新目标、新方向和新理念,创新全球安全治理的路径与方案,提供全球安全治理新平台,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 0 1 3 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满足欧亚国家共谋发展、共筑繁荣之需,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之要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成为中国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重要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努力引领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全球安全治理新目标、新方向和新理念

“ 一带一路”倡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最终目标。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威胁人类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除了既有的军事冲突、领土争端和政治斗争之外,跨境犯罪、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信息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增多,人类社会面临“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全球安全问题解决的根本出路就是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广泛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一带一路”倡议将构建大安全格局作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必然方向。全球化时代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安全问题的形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安全问题的影响范围很容易超越国界,外溢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安全问题。

“ 一带一路”倡议将“ 共商、共建、共享”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一直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 坚持“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治理理念,主张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 共商、共建、共享”强调所有参与主体不分强弱大小,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的议题选择、议程设置和治理决策,坚持互利共赢, 抛弃“ 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致力于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致力于推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致力于平等、多层次、多中心架构的全球治理体系建立。

“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全球安全治理的路径与方案

当前全球安全形势严峻,全球安全治理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治理赤字加剧。当前全球各类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跨国性、多样性和联动性特点不断凸显,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复合交织、叠加共振,治理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现有的全球安全治理机制效能有限,全球安全治理赤字不断增大。二是信任赤字加剧。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趋势凸显,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国家推动“小多边”发展,大国之间战略互信受损,国际社会的治理需求与治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全球安全治理信任赤字增大的趋势日渐明显。三是和平赤字加剧。因领土领海争端引发的地区冲突和局部动荡不断,民族宗教矛盾和恐怖主义威胁产生地区扩散效应,部分国内冲突外溢引发区域性动荡,全球和平赤字不断增加。四是发展赤字凸显。发展与安全密不可分,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通胀水平和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发展差距有增无减,发展赤字成为诱发不稳定因素、威胁国家和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动因。针对全球安全治理的现实挑战和特点,“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全面加强国际合作,追求实现共同、综合与可持续安全, 来推动全球安全问题的根本性治理。

(一)坚持合作共建,实现共同与综合安全

“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合作共建”是获取安全的理性路径。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地区安全。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 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存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 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建设为抓手,坚持创新发展,在合作的框架下,系统把握国家、地区与世界安全的内在关联性,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重手段, 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 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推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共同安全。“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动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的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尤其是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 西亚、中国— 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构成的“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网络,更是有力推动了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建设和亚欧大市场的畅通。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了国家、区域、全球的安全对话与合作, 我国与3 0 多个国际组织进行战略对接,商讨解决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海洋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公共问题,提升国际社会综合安全的治理能力,推进国际共同安全的实现。

(二)坚持合作共建,实现可持续安全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可持续安全强调发展与安全并重和良性互动,强调通过经济和社会发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和潜在冲突根源,实现可持续安全。多数“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陈旧或建设不足,民众贫富差距相对较大, 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泛滥、政局不稳等发生的根源多为贫困和发展落后。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求发展是推动这些国家安全治理的根本性出路。“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国家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对接,优先发展议程,通过经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产能合作来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当地民众就业和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推动可持续安全的实现。

通过共建“ 一带一路”, 显著提高和拓展了国内开发水平和对外开放领域,建立了全球“大朋友圈”,实现了与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针对全球安全治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一带一路” 倡议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 加强抗疫国际合作,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深化数字领域合作,发展“ 丝路电商”,构建数字合作格局;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努力应对全球安全挑战,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安全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全球安全治理新平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 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三大全球倡议”: 为解决全球安全困境指引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十年,也是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十年,地区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我国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成为“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指导思想。“三大全球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为解决全球安全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

2 0 2 3 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和行动》白皮书,指出国际社会认为“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了综合性解决方案。全球发展倡议同联合国2 0 3 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尤其呼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发展的心声;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共同安全理念,重视综合施策, 坚持合作之道,寻求可持续安全,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贡献智慧;全球文明倡议倡导所有国家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二)制度规则创设: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制度支撑

经过十年共建,中国已经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 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 倡议已经成为涵盖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超越文化差异、融合多方发展与安全需求的全球性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了国际合作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深化与拓展,搭建了多领域、多层面的合作机制,成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中国向1 5 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资金、技术、药物和医疗队伍援助和支持,同3 0 多个国家发起“ 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数字智能领域,中国大力推动“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努力缩小数字鸿沟,使数字经济成果惠及共建国家人民;在网络安全治理领域,中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分别同阿拉伯国家联盟、中亚五国发表《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及《“ 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推动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在环境安全治理领域, 中国推动“ 绿色丝绸之路” 建设,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气候变化治理议题上,中国先后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目标,与3 9 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 6 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宣布从2 015 年起提供20 0 亿元人民币(约合3 1亿美元)建立“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宣布在发展中国家实施“ 十百千” 项目,建设1 0 个低碳示范区、开展1 0 0 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 0 0 0 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中国倡导建立“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通过《“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北京宣言》,推动改善全球灾害治理体系。

(三)建立平台架构: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重要依托

“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正陆续被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及其他地区或国际组织列入文件和认同支持,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已从中国倡议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和全球性行动。“一带一路”倡议下创设的诸多国际合作新平台成为全球安全治理推进的重要载体。

在全球层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经成为凝聚合作共识、探索合作机制、商讨治理措施与方案的重要平台。历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均获得了广泛响应,达成诸多国际合作共识、协议以及平台建设倡议,如绿色投融资、可持续发展、信息交换、债务可持续以及创新发展平台建设项目等准公共产品,对推动全球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地区层面。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动构建中国— 东盟命运共同体, 建立中国— 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合作机制,推动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方位合作,促进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还举办首届中国— 中亚峰会,成立中国— 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和中国— 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2 0 1 4 年中拉命运共同体宣布成立,2 018 年中非双方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2 0 2 0 年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双方就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中国推动构建的地区性命运共同体, 已经成为地区层面凝聚共识、推动地区安全问题解决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与依托体。

在重要安全议题领域。面对日渐凸显的网络安全问题,中国从2 0 1 5 年开始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并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为促进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中国创设“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同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在亚非拉地区的6 0 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减贫、粮食安全等项目,惠及3 0 0 0 多万人。面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灾难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中国提出“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倡议,倡导绿色发展,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金融,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认知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趋势,而做出的“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的世纪回答。“ 一带一路” 倡议是中国对全球安全治理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是中国为国际发展与安全建设探索的新思路,提供的新智慧。“ 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和践行的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理念,已经获得充分的国际认可与实践检验, 正在持续推动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和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建设。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重大项目“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方向”(批准号: 2 0 2 0 m g c zd 0 0 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