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社交媒体的普及正在重塑政治沟通和公众参与。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社交媒体对年轻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社会对其影响的讨论。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 电子竞技的崛起为体育娱乐领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议题。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
  •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
  • “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业升级

    “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业升级

    0

    本刊记者 姜 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时代,经济转型升级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而信息化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的中外各界代表,围绕着“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最近的“热词”,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解析和探讨。

    经济转型遇上新工业革命是中国的“幸运”

    “工业4.0”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并在德国学术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英国也在2013年1月,由英国政府科技办公室推出了面向2050年的未来制造业发展战略,并于同年10月形成最终报告。美国更是先后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中国政府则在2015年正式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实现制造业升级。
    “德国提出‘工业4.0’之后,我的直接感觉就是工业革命确实已经到来了。”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看来,“中国很幸运,在我们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迎来了这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当然,从全球来看,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关注,那些早期工业化的国家一旦发力,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达了与陈清泰类似的观点。他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的交汇,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极大的挑战,也是极大的机遇。
    “信息化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我们面临着一个新技术革命的时代,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讲,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历史上可能只有电力革命能与之媲美。信息化不但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全面、非常深度的革命,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信息化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带来机遇及挑战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特点,简言之,就是“信息化+制造业”。
    周济说,当前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信息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以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说,“德国讲‘工业4.0’,美国讲‘工业互联网’,中国正在研究制定‘中国制造2025’,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互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在“工业和信息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特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新工业革命的几个特征:一是智能制造,实现软件和机械的有机融合;二是个性化,未来制造业不是大批量生产,而是通过满足客户需求,甚至是创新客户需求,来表现新的制造形态;三是服务性,对客户未来的需求提出超前的设计体验,以此提升或者引领社会的发展。
    熊群力认为,中国作为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大国,同时也是全球的制造业大国,在这一轮信息技术和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中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如果能够抓住这一轮深度融合的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结合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创新,就有可能在以往工业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弯道超车,达到全球制造业的先进水平。
    机遇自然对应着挑战。熊群力说,如果我们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仍然像原来那样采取技术、产品上的“拿来主义”模式,中国制造业就不可能抓住这次机遇。
    为此,熊群力建议,在国家层面,政府要创造政策环境,使所有企业都能在信息化技术平台上进行公平的竞争。在企业层面,企业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这次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包括自身组织模式、人才结构、生产模式的开放;要加大自身的创新投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则从劳动力的角度,对未来中国工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做出提醒。他说,这种挑战主要体现为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力的素养要提升,过去我们靠廉价劳动力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一个初中生足以承担低端制造业的工作,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对劳动力水平提升提出了挑战;二是劳动力需求减少,将来制造业使用的劳动力可能会微乎其微,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怎么办?必须有新的解决办法,比如制造业的服务化,以及创造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智能制造是互联网和制造业结合的突破口

    冯飞从去年中国游客在海外购物消费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这个话题引申开来,认为这说明我们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有脱节,供给结构还不适应消费结构纵向升级的特征。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样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他说,“互联网+”特别是它和工业制造业领域的结合带来了重大机遇。
    互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点非常多,什么是两者结合的制高点和重点?冯飞说,智能制造应该作为突破口。
    他分析说,智能制造能够为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到来,供给侧的变化需要适应需求侧的变化,为制造企业开辟了新的天地。第二,通过网络互联来解决系统的优化问题,以提高制造企业、制造行业的运行效率和降低其经营成本。第三,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特别是制造业服务化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例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以及平台化趋势。第四,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由于我们智力的限制,可以想象的可能就是这些,但是在深入推进的过程当中,颠覆性和革命性带来的东西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冯飞说。
    隆国强认为,利用信息化来推进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所谓“新经济”的事,不应只强调我们有一大批新经济互联网企业。对中国来说,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化的机遇,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思维来加深对传统行业的改造。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说,“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是两个概念,“工业4.0”更着眼于整个工业的升级,是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宏大的领域,而“中国制造2025”主要解决制造问题,是一个相对窄的领域。在世界互联网经济潮流的大趋势下,中国还是要先解决好制造问题,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业4.0”的问题。

    “工业4.0”应成为中德两国合作的重点

     “‘工业4.0’应该成为中国政府工业政策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中德两国之间的重点。”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董事会副主席克里斯托夫·拜尔结合对中德两国的观察,发表了他对“工业4.0”问题的看法。
    他说,首先,“工业4.0”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一个工业化的革命。中国和德国都需要在全球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克服挑战,必须参与到这个工业化的变革当中。
    第二,“工业4.0”是要进行产业链的重组,中国不能丧失这样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的领先地位。
    第三,“工业4.0”呈现出大量的机遇,中国的政策必须同全球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生产率,提高生产质量,才能进一步改善中国的领导力,继续增强创新的能力。另外,除了制造业,工业化和城镇化更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善发展的潮流。
    第四,中国和德国都需要更好地适应新潮流和新技术,需要彼此学习。
    拜尔也提到了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企业垄断、一些就业岗位的丧失以及数据安全的技术保障等。

    Visits: 17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