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改变了全球支付体系。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 电子竞技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方式。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全球经济正在逐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医疗、工业和服务业的创新。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可持续性。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核心议题。
  • 主要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布局与启示

    主要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布局与启示

    0

    张 晶 尹训飞 王 昊

    内容提要: 

    近段时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墨西哥、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均加快布局发展先进制造业,意在抢占全球先进制造业制高点、赢得产业发展主动权。未来,中国宜提高战略意识,通过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提高关键核心环节掌控能力、构建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生态等措施,加快布局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经之路, 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近段时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墨西哥、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均频出相关战略及举措,加快布局发展先进制造业。总的来看,主要经济体立足自身产业发展比较优势, 聚焦重点领域出台了系列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举措,意在抢占全球先进制造业制高点、赢得产业发展主动权。未来,中国宜提高战略意识, 通过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提高关键核心环节掌控能力、构建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生态等,加快布局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图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的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电芯工厂。 图/ 中新社

    主要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举措及考量

    (一)美国加快谋划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夯实世界主导地位

    自2022年8月以来,美国先后发布《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以及《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这是前期美国重振制造业系列政策的延续,同时又结合了最新的国际形势,呈现出前瞻性、系统性、保障性的特征。其中, 《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均提出将在未来5—10年内新增对半导体、绿色经济和医疗、清洁能源等领域发展的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提出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先进制造业劳动力和建立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等三个总体战略目标。分析来看,美国正调动大量资源,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大政府力量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其政策着力点在于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谋划产业中长期布局,并不断加大对中国优势产业链的围堵打压。2023年12月,为推动《通胀削减法案》落实,美国提出电动汽车(EV)中排除使用中国制造零部件和矿产资源的政策,要求汽车制造商证明相关产品的供应来源于非中国总部的公司,并且不受中国公司或投资者控制,旨在排除中国参与美国电动汽车和电池供应链。

    (二)德国加速经济转型,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及新能源产业领域加快布局

    一方面,德国积极开展技术和产业创新方面的战略布局,带动相关部门产生溢出效应。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3年11月,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机器人技术研究行动计划》,该计划拟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算法、创新传感器技术,以及工业、医疗和救援等相关领域提供超过40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此外,2023年8月德国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聚焦跨领域和跨区域的人工智能合作与战略规划,提出至少提供16亿欧元对约70个相关项目进行投资,用以提升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德国助推先进制造业向绿色化发展,不断巩固其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的领导者地位。2023年先后发布的《德国光伏战略》《陆上风能战略》及《国家氢能战略》是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部分,分别提出到2030年实现光伏和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15GW和115GW、电解氢产能提升至少10GW,并建立超过1800公里的氢气管道网络。

    (三)日本持续夯实产业优势,在数字转型、绿色转型及半导体领域持续发力

    一方面,日本持续推动制造业基础技术的产业振兴和前沿技术研发,重点聚焦数字化转型(DX)和绿色转型(GX) 来实现整体优化。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2023年6月, 日本发布《制造业白皮书》, 对日本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领域等进行详细分析。在重点产品方面,《制造业白皮书》特别强调针对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抗菌药、半导体、蓄电池等特定重要商品制定确保稳定供应的指导方针。在基础技术的产业振兴方面,日本聚焦推广具有卓越环境性能的产品,并在新兴产业集群的推进和现有产业集群的强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日本聚焦本土优势,持续扩大对半导体、蓄电池等领域的研发和供应链韧性的支持力度。2022年3月, 日本开始施行《特定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利用系统的开发、供应和引进促进法及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组织法的部分修改法》,针对“持续生产10 年以上”等符合条件的企业, 提供最高“半额”设备费用补助金。此外,《经济安全保障促进法案》将半导体、蓄电池产业机器人、飞机零部件、船舶发动机(国土交通省划定) 等11类产品列入“特定重要商品”,为这些领域的相关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构建“官民一体”的供应链危机应对机制。

    (四)韩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半导体及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

    韩国为保持国家竞争力, 围绕装备制造业、半导体及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发布系列战略规划,不断优化产业政策支持手段,出台大规模的财政支持政策,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打造“综合半导体强国、电动汽车全球三强、生物强国”等目标。如,在生物医药领域,发布《数字生物创新战略》,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加速生物领域创新;在半导体领域,韩国计划在2026年前投资340万亿韩元,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在装备制造领域,为扶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韩国制定“未来汽车转型及出口支援对策”, 拟在2026年前投入95万亿韩元提升电动汽车生产规模,同时,通过实施《国家尖端产业培育战略》《国家尖端产业带组建计划》,计划在蓄电池领域投资39万亿韩元提高电池生产容量, 未来5 年(2024—2028年)投入820.6亿韩元开发下一代二次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技术;在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方面, 布局宇宙无人运载能力,并计划到2027年前将其航天开发投资预算增加至1.5万亿韩元; 在船舶制造领域,发布《韩国造船业新一代领先战略》,通过集中投资7100亿韩元,用于抢占未来尖端技术、升级造船业制造系统等。

    图为广东佛山一智能制造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遥控焊接机器人进行点焊。 图/ 中新社

    (五)越南、墨西哥等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越南加大外资吸引力度, 积极承接跨国企业产业配套。越南发布《2021—2030年外国投资合作战略》,目标是在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期间,将外商投资总额比重分别提升到70%以上和75%。同时,越南提出将在十年内打造2000家能够直接为跨国公司提供零部件的企业,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

    墨西哥通过税收优惠等积极承接电动车等产业转移。近年来,随着《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等多项关键政策的实施,墨西哥正在成为电动汽车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国。同时,得益于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中对电池组装、原材料采购和加工等环节在北美地区的电动车提供税收优惠等支持, 墨西哥积极承接电动汽车产业链转移,加快制造业的本地化进程。墨西哥对转移到本国的电子元件、半导体、电池、电气设备、医疗器械等行业的企业提供税收激励措施,投资减免提高至89%。同时,对电子元件、半导体、电池等关键行业施行进口优惠关税。

    对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强调,“要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以及“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学习各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经验举措,有助于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进程。

    (一)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技术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应充分借鉴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技术创新上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力度。通过优化科研投入结构, 加强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力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同时, 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引领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以提升产品在国际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原创技术的开发,保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转型跃迁

    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强化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可考虑针对不同产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鼓励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在产业转型方面, 中国可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中试验证平台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载体,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三)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全球供应链体系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过程中,中国应继续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全球各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深化技术交流,共同应对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针对美西方国家的产业围堵,应进一步拓宽全球合作渠道,寻找新的贸易合作伙伴,以维持在国际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此外,中国还可以借鉴越南、墨西哥等国经验,积极吸引外资,强化制造业领域的跨国合作,进一步拓展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并鼓励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拓展全球业务范围,形成全球供应链网络, 确保制造业的持续增长。

    中国下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在全球范围内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关键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路径也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下一步,要突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 要以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强化对产业价值链的掌控能力、构建产业生态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有效应对国际风险挑战。

    (一)提高先进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跃升

    一是立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二是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结合重点产业链,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研发设计能力、生产制造水平等。三是持续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化、创新化发展。

    (二)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化政策支持举措,在国家层面加强全局性顶层设计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投入, 以突破“0”到“1”为导向加强原始创新,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投入,逐步建立以自主研发为主、国际引进为辅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底座”。二是统筹利用好产业发展资金,发挥好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基金等作用,加快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先进制造业倾斜。三是在国家层面研究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明确先进制造业内涵及范畴,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领域优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加快国产装备、新材料及工业软件的推广应用力度。四是优化政策体系支持方式,适时出台一批精准配套先进制造业的新政策,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可操作性。

    (三)引导企业把研发设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留在国内,强化对产业价值链的掌控能力

    一是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避免产业链过快、过早向国外转移,提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二是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龙头企业、大型跨国公司把研发设计等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留在国内,强化对研发设计、品牌、标准等高端环节的掌控能力。三是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龙头企业自建或者共建海外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合作,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四)营造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与生态, 强化资源要素等支撑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 大力实施人才吸引政策,加大对海内外高端人才特别是高端产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各方联合开展技术、标准、应用研发以及投融资对接、国际交流等活动。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Visits: 73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