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新的社会需求。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数字化转型在疫情后变得至关重要,企业纷纷加速其进程。
  •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运动科技和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和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生活平衡和城市居住模式的新思考。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零售业格局。
  • 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进行转型。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全球变暖问题促使各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远程工作已成为许多行业新的常态,改变着职场文化。
  • 电子竞技成为全球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形式。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教育体系。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0

    嘉宾: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张晓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祝 宪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新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

    张文才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管 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

    梁定邦 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联席主席、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约翰·桑顿 亚洲协会联席理事长、柏瑞投资董事长

    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持久挑战,国内经济恢复也处于关键时期。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经济金融领域合作,推动国际交流、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稳健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在10月21—22日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 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上,多位中外经济金融领域的知名学者及业界人士发表了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展望,也表达了对中国经济下一步走向的信心。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球共同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希望各国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 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看待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张晓燕: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但是增长依然缓慢且不均衡。据IMF预测,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3 .0%,2024 年进一步降至2.9%。相较于发展中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放缓更为明显。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将产生积极助推作用。

    二是地缘政治紧张,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由于全球各地冲突不断,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对全球安全、稳定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全球融合。

    三是全球风险格局更加复杂。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力量影响下,全球和国家层面的分化情况正在加剧。由于经济复苏缓慢,对于未来的普遍预期是风险局势将会非常复杂。

    祝宪:目前世界经济还处在疫情后恢复的轨道上,没有完全从下行压力中恢复过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经济体反映出了不同的韧性,但比较一致的是服务业方面的恢复程度优于其他一些传统行业。

    与今年年初对全球经济前景的分析相比,目前看,全球经济大范围衰退的风险有所减少,软着陆的可能性加大。特别是从区域角度看,亚洲区域总体恢复良好,增长率比其他区域要高,世界经济增长的2/3来自亚洲经济体的增长, 这是可喜的成绩。同时要看到,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够明朗。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仍未达到各国希望的水平, 并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近期地缘政治、地区冲突和气候变化的原因,使得大宗商品的价格包括石油和粮食价格出现了历史上比较罕见的波动。

    大多数国家政府的财政空间变窄,债务负担严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国家债务负担增加,借贷成本增加,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债务危机的倾向。

    当前要更加注重经济中的结构性因素,包括中长期的矛盾和挑战,使决策层下决心解决一些过去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这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强调的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来源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高,这也是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劳动力从低效向高效产业转移的趋势开始受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贸易增长乏力也影响了这方面的增长,因为出口导向企业效率一般更高一些,如果贸易相较过去增长放缓,出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也会放缓。

    自然灾害、冲突和经济危机都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或者增长放缓,恢复和加快增长需要改进政策、做出结构性调整,这是今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点。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过去3 0 年,西方推行的经济思想基本上是减少干预,放松对经济的管制,这些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也通过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如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待产业政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上升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张文才:未来一段时间, 世界经济复苏将面临五大挑战。一是全球贸易投资遭遇逆风,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明显放缓。

    二是高利率环境加大潜在风险。尽管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已近尾声,但高利率环境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高利率环境下, 政府和私营部门偿债压力骤增,中小银行经营风险明显上升。同时,跨境资本流动加剧, 从新兴市场流出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全球金融风险持续累积。

    三是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一方面,地缘冲突限制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的生产和跨境贸易,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地缘政治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国家调整对外政策,跨国企业降低风险偏好,进一步阻碍全球经贸合作与经济复苏。

    四是气候变化威胁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持续面临气候变化挑战,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更加频繁,或将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发展。

    五是发展中国家面临融资鸿沟。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经济体的再融资压力,一些国家面临国际收支恶化、货币贬值、融资难度加大等多重困难。

    坚持开放包容,促进全球经济合作

    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合作, 有哪些建议? 

    张晓燕:全球经济合作有两个共同发展的目标。第一个共同目标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零碳方面的举措非常多,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发起了《“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说明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是各国共同目标之一。

    第二个共同目标是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前几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 D P总额超过3 0 %,2 0 2 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 0 . 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 . 5%,我国数字经济仍有进步的空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上表示“ 要发展数字经济、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

    近年来,区域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以亚太地区为例,亚洲区域内贸易占比从19 9 0 年的46%增长到2021年的58%, 区域内资本流动也随之增长。中国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4.2%。如果全球经济仍缓慢复苏且不均衡,那么在亚太地区或“一带一路” 沿线,区域性合作的重要性非常大。

    张文才: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凝心聚力画好互利共赢的“同心圆”。

    一是推动开放合作,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要摒弃零和博弈与冷战思维,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反对单边制裁、经济胁迫与“脱钩断链”,营造更加开放、公平、有利于发展的经贸环境。

    二是坚持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只有践行和维护多边主义,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世界各国才能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全球经济才能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发展。

    三是注重安全发展,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既要练好内功,不断完善自身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制度,加强对风险易发多发领域的监测预警, 同时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处置和应对能力。要加强协作,促进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强化跨境资本流动、维护金融稳定等领域的监管合作。按照“ 共同行动、公平负担” 的基本原则,改革完善现有的国际债务处置规则,动员多边和私人债权人更多参与债务处置。

    四是强化协同发力,着力弥补发展融资缺口。发展融资不足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需要各方加强合作,共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五是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 将ESG要求贯穿业务拓展、项目准备、项目实施、运营管理, 以及后评价等全流程各环节。另一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完善涵盖信贷、债券、投资、咨询等多元化产品体系,更好满足清洁能源、绿色制造、节能低碳等领域的资金需求,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发展。

    约翰·桑顿:我们希望做一些事情来更好地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可以为此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韧性强,将进一步企稳回升向好

    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及其未来走势? 

    梁定邦: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第一,中国已经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国家转变为工业化水平极高的国家,中国现在不仅是本别国的制造商, 也是世界的制造商。第二,中国在基础设施、通信、交通、水资源保障和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科技进步支撑了中国的韧性发展。

    刘元春:2024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企稳,风险将持续释放。由于近期一揽子化债方案和债务发行会产生积极财政政策的回归,将对中国经济起到明显的稳定作用。只要积极财政政策真正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明年中国经济的进一步企稳应该没有问题。

    现在已经全面出现了房地产和私人投资的边际改善,这种边际改善在明年应该可以得到进一步巩固。目前我国的制造业状况还是不错的,但是服务业的复苏,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复苏与投资,是明年的一个核心。把握住这个核心,就可以把握住明年的稳定性。同时,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动能,以及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将继续拉动经济增长。

    管涛:7月份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中国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意味着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可能仍有5%左右,仍处于中高速增长轨道。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高通胀并非是制约条件,我们有条件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建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年疫情给中国企业、家庭、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带来较大影响,即所谓的疫情“疤痕效应”。但疫情前就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 稳增长不能仅靠强刺激,还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旧增长动能放缓较快,而新增长动能未能跟上。因此,根本上还是要培育增长新动能,包括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转型等,以此解决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问题。更长远来看,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应对人口红利消退、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维持甚至提高中国中高速的潜在经济增长。

    四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尽管中国出口依然保持韧性, 但去年四季度以来,外需连续四个季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负贡献。稳增长的关键是要扩大国内需求,但扩大投资和消费不能简单依靠刺激。一方面,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提高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另一方面,沿用疫情期间稳市场主体的政策,继续减税降费,保住就业机会,稳定收入,进而拉动消费;再一方面,围绕“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疏通经济循环的卡点和堵点,通过最终消费需求带来有效供给。

    下一步稳增长要管控好三大挑战。

    一是预期引导。一方面要努力达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让市场主体有获得感和认同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二是风险防化。无论是房地产领域还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经济下行过程中,相关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暴露。对此,既要守住风险底线,又要避免重走老路。

    三是大国博弈。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过程中,面临大国竞争和合作关系的新变化,中国能否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决定了大国关系中中国所处的位置。

    约翰·桑顿:对于中国来说,未来应当更加努力,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阐述中国对世界未来的愿景,更好地解释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本文根据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 2 0 2 3 上海苏河湾大会会议资料整理,整理者:本刊编辑杜悦英)

    Visits: 6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