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引起了全球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 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娱乐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个人和企业都在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5G技术的推广为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带来了新的机遇。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临挑战。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0

    车海刚

    时间重新开启。仲春的北京钓鱼台,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景象。已有逾二十年历史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被疫情阻隔三年之后,首次恢复线下举办,中外政商学界的代表们终于再度齐聚一堂,面对面地交流探讨。

    过去三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动荡变化成为常态。随着疫情阴霾渐趋消散,寻求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发展成为各国的普遍目标。尽管在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逆流的扰动和大国博弈、局部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各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诉求也不尽相同,但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大势没有改变,同舟共济、合力应变的需求愈加强烈。

    这三年之于中国,也是极不平凡的三年。面对各种风高浪急的困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对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同世界密不可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旨在“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把疫情后第一次年会的主题确定为“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备受各方瞩目。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年会致贺信,彰显了中国政府对这一国际交流平台的重视和期待。贺信指出:“促进复苏需要共识与合作。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出席论坛年会的境外代表,希望各方增进共识、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他强调,未来中国经济将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这些都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也为各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重申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他还围绕如何携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应对挑战,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提出了五点倡议。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因其每年紧随全国“两会”召开的特殊时点,被视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府施政方略的重要窗口。本次论坛年会,新一届政府的多位部委负责人登台亮相,介绍相关领域的政策安排,向外界传递了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等明确的信号。参加论坛的各国际组织负责人、外国政要、跨国公司高管、知名学者,对中国的政策宣示给予积极评价,并期望中国在推动国际合作及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更多作用。

    “脱钩断链”损人伤己,“小院高墙”必难持久。为期三天的论坛年会期间,合作、协调、互利、共赢,始终是萦绕在各个会场的高频词。正如论坛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昊所总结的,在论坛的交流中,虽然也有观点碰撞或不同角度的认识,但还是形成了一些重要的一致看法,包括:维护多边主义的全球化;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全球性公共产品;跨国公司在推动全球合作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既有重大机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要重视新技术突破,并减少负的外部性;政府和产业界真诚务实沟通非常必要,等等。

    就在本次论坛举行之前十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2021年、2022年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三大全球倡议一脉相承,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为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勾画了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最后一天的午餐会上,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三大倡议作了深入阐释。他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消弭安全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摆脱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动能、为世界避免文明冲突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愿同各方携手落实三大倡议。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扑面而来,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我们眼前展开。一个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急需新的契机、新的动能。过去十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一直是推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引擎;中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以及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成为全球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如今,稳步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将以自己的新发展为世界注入宝贵的确定性。

     

    Visits: 329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