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家庭生活的方式。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社交媒体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日常生活。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智能和市场分析中发挥关键作用。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全球经济正在逐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 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的工作场所和通勤文化。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全球疫情的逐渐缓解使得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旅行限制逐步放宽,旅游业开始复苏。
  • 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
  • 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娱乐和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俄乌冲突对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影响

    俄乌冲突对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影响

    0

    张 琳 王国刚 毛世平

    俄乌冲突引发世界对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担忧, 短期内已经导致全球油气、化肥等资源品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我国肥料、管道天然气和原油对俄依赖度较高,分别达27.9%17.3%15.5%。这一影响将传导至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及农业生产环节,进一步抬升农业生产成本,挤压农民种粮收益,给我国粮食稳产保供带来潜在的外部冲击。因此,需密切关注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给国内农资供应及粮食安全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审时度势、化危为机,立足国内保供稳价,实施进口来源和消费多元化,将外部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 让饭碗始终牢牢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市场波动进而抬升国内农业生产成本

    ( 一) 影响全球能源生产与供给格局。俄罗斯是全球最重要能源供应国之一。俄罗斯石油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6.2%,居世界第六位,原油和凝析油产量居世界第二。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19.9%, 居世界第一位,产量第二。煤炭约占全球可采储量的17.2%, 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是世界第六大产煤国,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全球经济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较高, 其天然气、煤炭和原油出口分别占全球的16%16%11%,其中欧洲从俄罗斯进口占其总进口的比重分别约为35%28%27%。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油气产量、出口量大幅下降甚至中断,且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等传统生产出口大国因遭受美国制裁或内乱而难以提升出口量,短期内全球能源供应必受到严重影响。俄罗斯原油整体出口量大约在400500万桶/ 日,俄罗斯能源部表示,CPC 的原油出口量可能会减少约100 万桶/日。

    (二)推动国际能源价格快速攀升。俄乌冲突爆发,引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今年以来, 全球石油市场供给偏紧,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例,223日为每桶96.8美元,比年初上涨22.6%224 日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油价再度飙升,布伦特原油期货报价突破118/桶,甚至最高涨至139美元/桶;WTI原油期货突破130美元/桶,创13年来新高,尽管目前已震荡回落至每桶100美元左右,但仍高于俄乌冲突爆发前水平。

    (三)一定程度影响我国能源供应和贸易。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 俄乌冲突造成的国际油气供应紧张会对我国产生一定影响。俄罗斯是中国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电力进口来源国。2021年, 中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 同比下降5.3%, 首次出现下降, 但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72%;天然气进口量达1.216 亿吨,同比增长19.9%;煤炭进口量3 . 2 3 亿吨, 同比增长6.6%。但我国进口的俄罗斯油气和煤炭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并不太大,加之近年来我国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而且长期合同占比很高, 因而俄乌冲突带来的外部负面影响总体可控。

    ( 四) 油价上涨大幅推高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俄乌冲突下短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大涨,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318日,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这是去年年底以来我国连续第六次上调汽油、柴油价格, 也是近期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涨幅分别达到5%6.3%。油价上涨,首先,直接推高了农业物流运输成本,国内蔬菜等部分农副产品价格有所上涨。其次,引致农机作业成本上涨。近年来农业作业对农机依赖性进一步提高,据调查,农机作业每亩耗柴油基本在1.7升左右, 油价上涨后, 每亩柴油成本将增加1 . 0 2 元,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 特别是对长距离跨区作业影响较大。第三, 刺激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在去年高位情况下开始新一轮上涨。3月上旬,我国尿素、复合肥分别上涨76.9/吨、73.8/吨, 与上期相比增幅分别为2.9% 2.2%; 农药、农膜价格也在走高,如草甘膦价格较往年上涨200%。当前正是冬小麦追肥黄金期,一亩地追肥2030斤尿素,假设尿素140元一袋,那么追肥成本比往年提高15/亩,一季小麦算下来,种地成本增加6080/亩。从生产成本角度来看,化肥、机械作业费两项占到我国粮食生产总成本的33.81%,占物化成本的63.62%,因此,需警惕油价上涨推动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可能引发我国粮食价格通胀的风险。

    俄乌冲突影响全球化肥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粮食安全风险

    (一)造成全球化肥供应紧张。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其氮肥、钾肥、磷肥出口量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其中,俄罗斯钾矿储量全球占比为16%,位列全球第三,与白俄罗斯合计占全球钾肥出口量的40%2021 年,俄罗斯钾肥出口量为1190 万吨,同比增长24.2%,创历史新高;无机氮肥出口量达1446 万吨, 同比增长5.3%, 达历史最高。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310日宣布禁止向“不友好国家”出口化肥,这一举措加剧了全球化肥供应短缺的预期。同时,受美国、欧洲制裁,白俄罗斯钾肥出口受限, 进一步造成全球化肥供给紧张局势。

    (二)推动全球化肥价格迅猛上涨。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俄罗斯及白俄罗斯出口受阻,全球钾肥供应紧张的局面在短期内还会继续加剧,在供需格局难以缓解的境况下, 国际化肥市场价格持续飙升。北美绿色市场肥料指数上涨16%,尿素价格飙升22%,创下历史新高, 而巴西的钾肥指数则飙升创纪录的34%。据Wind数据, 截至20224 8日,温哥华、西北欧、以色列氯化钾FOB价每吨分别为862.5901.5929.0美元,较3 31日分别上涨115.087.590.0美元,涨幅分别为5.4%10.7%10.7%

    ( 三) 加剧国内钾肥供给紧平衡。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化肥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性物资之一。我国氮肥和磷肥均可实现自给自足,且有一定数量可供出口,而对钾肥则形成高度进口依赖,主要从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2021年我国氯化钾进口量为757万吨,占同期化肥进口总量的83.3%,其中从俄罗斯进口钾肥22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0%;从白俄罗斯进口钾肥17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3%。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化肥供应链受阻, 我国钾肥库存情况不容乐观。国内工厂库存低位运行,港口进口氯化钾货源略有增加,氯化钾总港存量约为269.73万吨,环比仅增加0.72%3月以来,全国由南向北进入春耕用肥旺季,钾肥的需求旺盛将进一步加剧国内供给紧平衡状态。

    (四)国内化肥价格上涨挤压农民种粮收益。从2020年起,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化肥原料成本增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国内化肥价格呈明显上涨态势。2021年国内钾肥价格从2000/吨涨至3810 /吨,涨幅达9 0 . 5 % 。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局势动荡, 严重影响化肥原料出口,再加上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传导, 给本就处于高位运行的国内化肥市场火上浇油。我国近期与加拿大签订的钾肥供货合同, 价格已从2 4 7 美元/ 吨上涨至590美元/吨,同比上涨138%,创2013年以来最高。根据Wind数据,截至414日, 国内尿素(4 6 %)、磷酸一铵(5 5 % 粉状)、磷酸二铵、钾肥每吨分别报2925360039704940元,较2022年初涨幅达到15.8%28.6%5.3%29.7%, 较2021年初涨幅高达 57.3%77.3%60.1%148.2%。化肥价格上涨对种粮成本增加形成直接推动,经测算,涨价将导致玉米每亩生产成本上涨约197224元,大豆每亩生产成本上涨约103117 元,对农民种粮收益造成明显挤压,短期内将直接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和对化肥投入量的减少,降低其种粮积极性。调查发现,种粮大户“白忙活不说,还要倒赔钱”“肥料价格这么贵,就少用一点”的心态普遍存在;长期看,将导致粮食单产与总产量下降,推升粮价上涨,从而影响国内粮食安全。

    稳定农资供应确保国内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 一) 加快落实国家2 0 0 亿农资补贴。为应对国际形势变动下农资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311日, 国家财政部再次下发200亿专项补贴资金, 以部分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 稳定农民收入,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建议尽快发放, 聚焦实际种粮农民, 落实资金,强化资金监管,做好政策宣传,确保补贴资金及时、精准发放到实际种粮农民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小微企业,让种粮主体在种粮上不亏本、敢投入、真投入、可持续,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同时,加大扶持国内农资生产企业,从减税降费、原材料供应、用能降费用、农资运输、产销对接等多个环节方面支持农资企业增产保供,提升抗风险能力,降低企业因生产性成本上升而造成的影响。

    (二)多措并举保障国内农资市场稳定。立足保障国内农资供应安全,积极采取增加国内生产、投放储备、加强市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一是加强对大型农资企业和源头企业的调控力度,确保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近日,国家发改委部署中化集团、中国农资集团、中国化工集团投放100 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切实保障春耕生产需要。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农资市场价格垄断、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三是支持各级供销社系统采取代储、保价等多种合作模式承担化肥储备任务,积极与上游重点生产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建立健全县、乡、村农资销售网络,降低农民用肥成本。四是大力推动绿色高效新型农资利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促进农业降本增效。

    ( 三) 坚持进口多元化分散外部风险。坚持进口来源多元化和品种多元化并举,降低单一地区、单一品种对外依存度,有效对冲或减缓外部风险。一是优化配置国际市场资源。积极探寻进口来源替代,构建多元化的全球农资供应体系,增强贸易关系的稳定性,特别是拓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能源资源潜力较大国家的经贸往来。我国目前已在天然气、煤炭供应方面和俄罗斯、蒙古等国签订长期战略协议,和加拿大达成新的钾肥供应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国内供应、分散进口风险。二是提高主动参与全球供应链的能力。扶持壮大商会协会等支撑主体,加强其在行业自律、价格协调、应对纠纷、抵御海外风险、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聚焦农资生产、仓储物流、港口码头等重点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资企业集团。三是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利用联合国粮农三机构、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一带一路”、金砖五国、自贸区等多边合作框架,加强数据共享、市场监测、经贸政策等协调共商。

    (四)完善农资风险监测与动态预警机制。鉴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国际市场联动性增强的背景,一是要健全国内农资产业链监测和预警体系,抓好农资生产、消费、储备、贸易、价格、成本数据采集与分析,准确收集信息,及时掌握发展动态,迅速做出舆情预判,科学引导调控方向。二是完善国际农资市场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主要农资出口国生产变化、贸易政策、航运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控,密切关注国际各类不确定性事件对农资市场及粮食安全的冲击,同时加强对农资生产潜力与贸易潜力较大国家的研究。三是建立农资智能风控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等, 创新预警理论与技术, 开发风险评估预警智能化体系, 设置政策工具箱, 为各级政府风险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Visits: 1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