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关键战略。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新定义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正在改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作方式。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旅行限制逐步放宽,旅游业开始复苏。
  • 5G技术的推广将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分析和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0

    张广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性变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加速器”“推进器”。因此,必须要在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的基础上,把握交通运输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系统谋划交通运输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思路,提出更加精准的交通运输发展任务,推动交通运输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做好支撑、当好先行官。

    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富裕”是目标和方向,既包括物质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共同”是方式和方法,是全民参与、全民共建,重点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做大蛋糕” 的基础上“ 分好蛋糕”。三是要坚持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四是要充分估计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交通运输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思路

    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为交通运输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重点要围绕五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要围绕提高区域发展平衡性做文章

    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要素资源在区域间高效流动的主要载体, 是促进区域协调和平衡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交通运输一方面能加快经济要素集聚,提升优势区域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势能,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将极大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促进优势地区向外围地区的“溢出效应”早日产生, 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因此,交通运输应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以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为导向,以城市群、都市圈等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 更加注重提高优势地区交通承载能力,同时紧密优势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经济发展要素资源高效自由流动, 为“ 先富” 区域带动“后富”区域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要围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做文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前提与坚实基础,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虽不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但“衣食住行”中的“行”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尤其对于边远山区、牧区等特殊地区以及残障等特殊人群,缺少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时,生产难以发展、生活难以保障,实现富裕更是困难重重。因此,交通运输对于特殊地区、特殊人群而言,是关系生存与尊严的民生底线,等同于基本公共服务。因此,交通运输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特殊地区、特殊人群的生产生活交通保障要求,精准有效补齐交通发展短板,兜住交通运输民生底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文章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推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交通运输是城乡联系的纽带,不仅是资金、消费等城市发展要素与农产品、旅游休闲等农村特色产品服务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重要载体,还是城乡消费市场与消费品产地紧密对接的基础条件。因此,交通运输要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立足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改善为导向,加快完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交通条件,增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助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要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文章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长不仅有数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质量、品位、层次的提升。随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具品味、更有层次美好生活的向往会更加迫切,需求不断升级。交通运输属于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性行业,交通服务质量、品味、层次需要不断提升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交通需求。因此,交通运输必须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运输需求,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完善交通服务供给体系,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供给效率,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五)要围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做文章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行业门类丰富,从业人员超过千万。交通运输行业一线从业人员不辞辛苦、奔波忙碌,是畅通经济循环、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创业就业、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一线从业人员往往劳动强度与工资收入不匹配、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职业归属感不强,尤其是交通运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新型就业形态人员,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不仅是共同富裕推动者,更是共同富裕道路上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应以提高从业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加快完善收益分配、合理报酬、工作环境、能力提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有效保障行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合理扩大行业从业人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交通运输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

    (一)增强优势地区交通承载能力

    以促进区域协调和均衡发展为导向,以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加速要素流动进程为目标,以城市群、都市圈等发展优势地区为重点,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化、一体化发展,有序增强优势区域综合承载能力、人口吸纳能力和就业能力,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一是以加强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区际联系为重点, 尽快打通跨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畅通要素流动载体。二是加快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等骨干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路网络通达通畅水平,加快推进不同区域、不同方式、不同制式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衔接与互联互通。三是显著提升跨区域、跨方式交通服务一体化水平,加快建立完善票制票价、运营补贴、成本分担等相关机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支持市郊列车、城市公共交通等运输服务线路跨区域延伸,提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便捷化换乘水平。

    (二)持续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导向,立足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便捷城乡交流、加速城乡发展要素间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加强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打通阻碍城乡一体化衔接的“断头路”,提高城乡交通设施网络互联互通水平。二是促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向周边农村地区的延伸力度,强化城乡接合部公交服务与干线公交网络衔接,持续推进镇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定制化客运发展,加快形成层次合理、协调互补的城区、城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三是加快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按照“多点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加快集客运、货运、邮政于一体的乡镇综合客运服务站点建设,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

    (三)合理补齐农村交通发展短板

    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统筹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发展实际,合理补齐农村交通发展短板。一是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地理特征、旅游资源、文化传承、电商发展等优势,加快完善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生产路等支撑性交通网络,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经济业态丰富, 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统筹考虑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交通基础建设, 中东部地区农村应持续加强村内主干道建设, 加快补齐停车等设施短板,西部地区农村应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道路硬化, 合理提升交通设施保障水平。三是要完善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一体化长效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农村交通设施养护高水平、多样化、全覆盖。

    (四)加快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市场作用,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一是加快推进关键行业市场化改革,打破铁路运输市场垄断经营局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市场化运营水平,充分借助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运输服务供给效率,提升供给品质。二是鼓励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在持续完善反垄断、数据安全等相关措施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断丰富交通运输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输需求。三是从用户角度出发, 从运输服务全链条、全流程视角着手, 直面运输服务痛点、堵点、难点, 实施运输服务品质提升工程, 着力破除制约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升的制度性障碍、“ 软环境” 约束,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四是要关注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出行需求, 加快制定特殊类型地区、特殊人群基本交通服务发展规划, 制定差异化出行保障策略和措施,满足基本出行需要。

    (五)切实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一是引导运输企业、工会组织建立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合理确定年度劳动报酬增长幅度, 开展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监测并定期发布,指导企业科学设定工资水平。二是规范网络新业态经营行为, 加快建立合理收益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和调整信息服务费、会员费、计价规则、竞价机制、派单规则等相关平台规则, 严肃查处垄断经营行为, 保障从业人员和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三是加快提升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水平, 研究完善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 创新参保方式、优化经办服务, 针对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就业群体, 探索建立更灵活、更便利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模式。四是加快完善职业发展保障体系, 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技能培训, 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增强致富本领。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Visits: 57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