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首要任务。
  • 电子竞技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体育的面貌。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
  • 数字货币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
  •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医疗、工业和服务业的创新。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复苏的希望逐渐增强。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促使各国加大减排力度。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0

    夏鲁惠

    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关键阶段。新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定位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是谁,怎样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关心的。为此,本文结合学习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做一个初步分析。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办学定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是指把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的设计、开发、规划或运行决策,主要从事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高新技术的开发工作。技术技能人才是将工程技术人才完成的设计、规划等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或技术运作,善于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这两种人才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其特点是“必要的专业底蕴,较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当然,工程技术人才与技术技能人才也有一定的区别。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更高,在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技术革新、工艺创新、管理决策、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除要求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强调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进行设备维护、调试,适应生产一线的技术规程设计、工艺流程优化、设备维护维修和革新等。

    为什么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和重大任务。《意见》要求,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一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 超过1万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经济体迈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时, 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资本与劳动等要素投入。由于资本与劳动存在边际回报递减的特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此时,一个经济体要想进一步保持可持续发展从而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就需要显著提高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需要做适当调整。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需求相匹配时,新增的高校毕业生就能被产业部门以就业的形式“消化吸收”,形成优质人力资本助力经济发展。若高教体系仅增加办学规模而未能随着经济发展节奏和需求的变动及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就容易加剧结构性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但不可否认的是, 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凸显,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另外,学生和家庭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质量以及更好的生活状况,也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具有与现代企业紧密合作的天然优势,能够把行业生产前沿技术及其理论引入高校教学和实习实训中,使学生较早地接触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从而在劳动力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顺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会推动高等教育理念、办学形式、人才培养体系及治理的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现代性的不断增长和实现。例如,推动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中职、专科职业教育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并新建一批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学院);推动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 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推动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等。因此,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二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利于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真正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高校。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设立的本科院校。根据有关统计, 在2000年至2015年的16年时间里,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 共678所,占据了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学校大都由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院校、民办专科学校升格而来,是具有职业教育基因的本科高校(称为“应用型高校”)。在升格前,它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明确的,即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升格以后,这些学校按照普通本科院校要求办学, 出现了“学术漂移”现象。具体表现在:以学术型高校为参照,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术性教师队伍建设、争取硕士学位授权点等,弱化了其职业教育的基因。由于人们对应用型高校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入的认识,甚至存在争议,所以当2014 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时,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处于张望状态, 甚至一些学校认为自己已经是应用型高校了。由于转型不力,近年来这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低于高职专科学校。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更体现职业需求的专业教育,即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应用性是它的类型特征,产业性、职业性、技术性是它的显性特征。在办学定位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重点关注产业行业发展所涉及的职业群、岗位群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根据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依此构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素质结构,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在专业设置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求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注于培养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与应用型高校的办学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转型发展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要转型成功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一旦成功转型,这些学校培养的人才就会具有技术领军、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的潜质,在专业技能上操作更熟练、工艺更精准、产品更优质、生产更高效、过程更安全、资源更节约;在岗位适应性上表现为具有多岗位能力、多学科知识、多专业复合等特征;在工作中具有协调能力、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公德等。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为了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办学。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是要降低办学要求,而是要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不是要降低人才培养质量,而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不是否定其之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而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利于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属两种类型。与普通教育相对应,我国职业教育可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侧重于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不只是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性质上的差异,而且要求把职业教育建设成一个具有独立形态的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通了职业教育内部上升通道。通过中高职衔接、高职专本衔接、中职本科衔接等多种路径,实现了高职院校(专科)、应用型高校(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工程技术院校、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和中职学校之间招生的衔接畅通,构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有利于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与贯通。

    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主要集中在组装、制造环节,而在研发和销售环节参与度不高,对职工技能水平要求更多停留在熟练层次上。因此至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主要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态势更加明显。随着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职业岗位频繁变换已十分常见,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具备从事某一领域的职业技能以及可迁移的“核心能力”,即“专业思维+技术能力+职业素养”。因此,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当其时。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施,推动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计算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 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横向融通成为可能。但实施职普融通,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包括建立有效的学分转换制度和综合性的资格框架、设立特定的入学考试评价制度等。职普融通具有促进人力资本有效供给、社会人才流动的重要功能,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战略性问题。

    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是谁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文献中,针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两种叫法,一个是“本科职业教育”,另一个是“职业本科教育”。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高职院校举办本科教育或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办学逐渐出现在政策视野中,并出现了“高职本科”的说法。“高职本科”通常是指高职院校、职业技术大学独立举办的本科教育,或由普通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本科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一词则是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而出现的。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同年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将“应用技术本科”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2015年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建设要点、保障举措等多个维度阐释了举办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原则和路径,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旗帜鲜明地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不仅继续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并提出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今年《意见》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

    不难看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办学层面上至少存在两条路径: 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实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本科层次高职院校、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实施“技能教育+专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应是转型发展后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以及高职本科院校。

    怎样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2021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发展。

    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心是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而不是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升格本科。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我国长期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为专科层次,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相匹配的院校和专业设置标准、办学目标和要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财政拨款制度等,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研究不够,也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成“四年制职业专科”或“四年制普通本科”。当年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首先是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按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求办学,提高现有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再来一次新的“专升本”热潮。

    新建本科院校经过近20年发展,已经具备了转型发展的基础, 只要走好、走稳职普融通之路,办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应用型高校就会成为现实。相比较而言,高职专科学校升格为高职本科院校, 将面临着艰巨的建设任务,短时间内难以确保有质量的办学。

    二是从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入手,推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第一,按照“整合存量,做强增量”的思路,转设或新设一批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意见》要求,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根据对20195月教育部批准的15所职业教育本科试点院校的统计,所开设的本科专业总计67个,涉及7个学科,其中工学专业32个,是开设专业最为集中的学科。从产业类别看,67个专业涉及15个产业大类, 其中电子信息大类12个、装备制造大类10个、财经商贸大类9个、教育体育大类8个、文化艺术大类8个。可以看出,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普通本科专业设置明显不同。

    第二,按照“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要求,对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造。重点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增加职业技能训练、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并把技术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第三,改变本科第四学年的教学安排。目前,许多本科院校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而这段时间正是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关键时期。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本科第四学年的正常教学活动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一问题已持续多年,但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为了强化职业教育,可以把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变成到企业的实习实训或顶岗实习, 让学生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上,并在实习实训中部分解决就业问题。

    第四,在财政支持下,把转型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打造成“真刀真枪”的生产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工程教育实践性教学平台,主要面向本科各专业学生创造准工业化生产环境,通过示范、示教、设计、实训、实验和综合创新制作, 使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系列的工程训练项目,直接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接受生产工艺技术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目前,全国工科类高校大多数建立了工程训练中心。

    为了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解决长期以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学校热、企业冷”、校企“两张皮”现象,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和技术标准,通过财政拨款,统筹改造升级区域内转型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一批配套的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先进制造业“学习工厂”。这些“学习工厂”是真实运营的生产中心,为高校师生提供高度体验性和现实性的实习实训环境。这些“学习工厂”不以盈利为目的,面向区域内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开放。这就建立起了系统化的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实习实训中心。

    三是制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生均预算事业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进行分组审议时有委员指出,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53013亿元。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投入2871亿元,只占普通高中的一半; 高职专科院校投入2758亿元,仅占普通高等教育的19.70%。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9》,2018 年我国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公共预算事业费支出23164.59元、基本建设支出1007.54元,高职高专学校生均公共预算事业费支出15443.3元、基本建设支出342.47元。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训练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实习实训费用、顶岗实习费用必将带来办学成本的明显增加。为此本文建议,各地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科专业的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提高到普通本科教育水平的1.2倍(根据有关研究, 普通工科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是其他专业生均培养成本的1.12~1.4倍)。

    四是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大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 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建立健全应用型大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对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保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从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出发,按照由工作岗位定工作任务、由工作任务定职业能力、由职业能力定专业知识、由专业知识定课程的思路,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课程体系、专业办学标准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必要的专业底蕴,较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特点。

    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

    Visits: 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