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开创县域经济新局面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0

《中国发展观察》“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位于湘黔桂三省结合部中心地带的贵州省榕江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实现脱贫摘帽,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之后,榕江县与全国全省全州一道,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中共榕江县委副书记、榕江县县长徐勃日前向《中国发展观察》“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表示,榕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自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民族文化多样、交通区位便捷的优势,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全面布局旅游产业新发展、努力扩大招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县域经济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他表示,榕江已组建县、乡、村一体化乡村振兴指挥作战体系,抓好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实现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突出到人到户转向推动区域发展、从以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市场有机结合的“三个转变”。

中共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

苗山侗水脱贫摘帽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榕江旧称古州,素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榕江有着“人间烟火气·云贵小江南”的独特气质,“苗山侗水·甜甜榕江”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

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荔榕高速、剑榕高速穿境而过,使得榕江县区位优势凸显,与贵阳、桂林形成1小时经济圈,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形成4小时经济圈,是贵州南部的交通要塞、入珠三角和北部湾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黔边城市带、贵州省区域性重要支点城市。

榕江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独特。有远古传承的侗族萨玛节、苗族牯藏节,绚丽多姿的蓝染文化、刺绣文化,历久弥新的红色文化、体操文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亚洲最大斗牛城乐里七十二侗寨、网红民宿加宜苗寨、未知地带阳开苗寨等,是感受田园牧歌的理想归所。这里物产资源丰富,锡利贡米、榕江小香鸡、榕江葛根、塔石香羊获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榕江西瓜、五榕脐橙、乐榕百香果等精品水果清甜可口,榕江卷粉、榕江濑粉、三色糯米饭、芋头糕等传统小吃脍炙人口,酸汤鱼、忠诚牛瘪、塔石羊瘪等特色美食回味无穷,青白茶、草珊瑚茶等茶叶香飘四溢。

截至2020年底,全县3.15万户13.9万人全部脱贫,整县实现脱贫摘帽,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月亮山梯田

工业倍增产业协同 促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据徐勃介绍,为促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榕江县以工业倍增行动为抓手,选准木材加工业作为工业首位产业,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做大工业总量。同时,加强统筹谋划,制定了《榕江县新型工业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谋划储备工业项目87个,2021年拟实施项目18个,已完成项目建设4个,在建项目7个。

榕江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建设木材加工产业园,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林产品加工基地。全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健康医药特色产业,打造草珊瑚、板蓝根、油茶全产业链。多措并举加快园区建设,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目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探索设置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就业等刚性指标进行“选商”入园。与此同时,加强清理盘活工业园区闲置土地、空置标准厂房,利用清退标准厂房引进企业20家。

不仅如此,榕江县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围绕“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强省会”“强州府”五年行动要求,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为抓手,推进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转变城市建设理念,着力推动城市建设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转变,鼓励市场主体特别是实体生产企业参与老城区升级改造工程、城市功能区建设工程等。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坚持做强县城中心,推进古州和忠诚同城化发展;有序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加快朗洞、乐里、寨蒿、平永、八开等乡镇发展,带动周边乡镇协同发展。

在编制《榕江县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基础上,该县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主次干路、支路等路网,新增3000个公共停车位,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统筹配置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公共资源,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资源和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强力推进城市“三改”。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继续实行网格化、街长制,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形成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

振兴乡村产业 科学谋划特色农业

榕江县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抓好蔬菜和精品水果等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不断提高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榕江特色优质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同时,注重科学谋划布局,组织专家对百香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猪、鸡、牛、养蜂等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产业分析报告,为谋划布局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榕江巩固产业基地,坚持以车江坝区为示范抓好蔬菜规模化种植,加快车江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贵阳·榕江联建高标准蔬菜保供园区(二期)大棚、防洪堤、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而且,不忘突出林业文章,充分发挥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和林间、林下空间优势,精准选择林上油茶、林下草珊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积极申报榕江县草珊瑚地理标志农产品,拟用5年时间打造油茶大县、“全国林下草珊瑚种植示范县”“中国林下草珊瑚之乡”。

发挥资源优势 全面布局旅游产业新发展

榕江是“贵州省旅游优先发展区”、“红色革命老区”和“贵州省体操之乡”。县城内有红七军军部旧址、镇台衙门、两湖会馆、福建会馆、天下独一苗王庙等古建筑,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榕江县拥有A级民族村寨4个、文物133处,民族风情及民间艺术独具一格,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榕江旅游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乡村旅游方面,全县以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四大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人间烟火气·云贵小江南”旅游品牌效应。

苗疆古驿小丹江

为布局旅游业的发展,全县大力支持本土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车队、乡村民宿等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康养、农业、乡村、体育等各类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创建“吃在榕江”美食品牌;着力将“蓝染文化艺术周”重点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活力品牌,支持青于蓝、月亮故乡等公司做大蜡染、刺绣、蓝染等民族工艺产业;通过“旅游+”整合文化、自然资源,打造大利、加宜、乐里七十二侗寨、小丹江等研学游基地。

徐勃表示,榕江将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月亮山梯田民宿产业带,打造月亮山居民俗网红打卡点,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并实施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加大闲置低效项目盘活力度,有序盘活小丹江星空客栈、忠诚牛瘪体验店、乌公木质主题餐厅等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实施加宜红七军驻地旧址改造提升第一期工程,加大古街、“八大会馆”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利用。

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产业大招商

徐勃表示,为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到榕江投资兴业,全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第一要务,以“榕易办”改革为抓手,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每月集中开展联合审签,企业落户7个环节“一站办、一次办”,在全省率先实现“1天办结”;建立营商环境特派专员和义务监督员制度,明确县四大班子同志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实行挂帮服务和“保姆式”全程代办服务,切实协调解决企业难题。

同时,全县以产业大招商为抓手推进“四化”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半年攻坚行动,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此,榕江强化项目谋划,围绕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聚焦国家、省、州投资的重点领域、投资方向,编制招商引资类项目100个,总投资322.53亿元。今年1-8月,全县新引进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24个,开工24个,项目投产7个,新增招商引资(含新建、续建项目)到位资金29.36亿元。

徐勃表示,榕江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十四五”期间向全县人民和外地客商展现一个民族团结、富饶美丽、幸福文明的新面貌。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成员:张玉雷 司马义 耿瑞蝶 马丽

执笔:耿瑞蝶

评论被关闭。